转自:江门发布
“欢迎您来洗车!”11月21日下午,记者走进江海区喜憨儿洗车中心内,5位身着橙色工装的“喜憨儿”正热情地向顾客打招呼。这群平均年龄22岁的心智障碍青年,在老师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完成着预冲洗、擦拭、内饰除尘等洗车全流程。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显示,自7月14日试运营以来,这家特殊的洗车中心已累计服务1219台车辆,这群特殊员工们用双手赢得顾客的尊重与认可。
“我现在能坚持4个多月啦!”23岁的慧慧(化名)擦拭着玻璃,眼中闪着光芒。这位曾因沟通障碍频繁更换20多份工作的女孩,如今已成长为店里的“服务之星”。
江海区喜憨儿洗车中心负责人田子评介绍,店里设置了积分奖励机制,员工们每周可参与“服务之星”“生活组长”评选,完成清洁、绘画等任务还能兑换零食礼品。这种“努力即有收获”的正向激励,让“喜憨儿”们逐渐建立起职业自信。
在洗车中心的培训室,记者看到一块“洗车流程分解板”,田子评介绍,“我们把洗车流程拆成一个个小步骤,抠到最细,比如擦车巾怎么握、冲水角度多少合适。培训后还会根据学习成果评分,形成专属成长清单。”
最令人动容的成长转变还发生在小星(化名)身上。这位曾需母亲全程陪同的青年,如今已能独立完成基本洗车步骤。“听他妈妈说现在回家还会主动帮忙做家务,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该洗车中心心理咨询师黄芷贤欣慰地说。
洗完车后的休息时间,成了喜憨儿们的“欢乐专场”。有的围坐在一起玩游戏,有的坐在旁边画画,有的则跟着老师一些学冲咖啡。在洗车中心的休息区,还会为客户提供茶饮等休憩服务,现场还展示了由他们手工制作的义卖作品。
“和孩子们相处久了,自己也被疗愈了。”黄芷贤指着休息区窗台前五彩斑斓的画作说,这种纯粹的温暖也感染着每一位来访者。在小红书平台,网友“小妖”留言:“心情烦躁的时候过来洗个车,看看他们工作,不知道为什么,心情会慢慢平静下来。”
如今,靠着“喜憨儿”的认真和努力,洗车中心获得了很多回头客,还有不少人慕名前来。“今天是我第二次来这里洗车,第一次来都没发现他们与众不同,后来才知道他们的情况。他们工作很认真,也很热情,洗得真的很干净。”正在等待洗车的王先生也表示。
作为江海区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这里还承担着特殊教育功能。10月29日,江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此开展见习活动,学生们在“喜憨儿”员工的指导下学习洗车流程。江门特校梁晓清主任表示:“这种实践让孩子们懂得了‘耐心细致’的职业素养,更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被接纳的快乐。”
在江海区喜憨儿洗车中心,“培训”从来不止于“教会洗车”,而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学会与人交流和相处,掌握生活技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正如网友所说:“这里的价值远不止洗车——它是一扇窗,让社会看见特殊群体的潜能;更是一座桥,连接着两个需要彼此温暖的世界。”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陈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