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计量之“准”守护城市之“安”
创始人
2025-11-21 15:57:08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车轮驶过特定路段,计价器在无声中完成精准检定;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以下称医用DR设备)运行间隙,指标判定在云端悄然完成;繁忙的公路检测点上,称重数据正被实时采集并用于智能研判……这是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运用计量技术创新,推动非现场监管落地,实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智慧监管的一幅幅生动图景。

  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以企业需求和群众关切为导向,推动计量技术走出实验室、融入城市治理,通过出租汽车计价器在线检定、医用DR设备远程计量、公路动态车辆称重远程监测等一系列创新实践,推动精准监管与便捷服务直达行业一线,以科技赋能优化营商环境。

出租汽车计价器在线检定——“车路云”协同解决行业难题

  “不用专门跑检定机构,开车路过就能完成计价器检定,一点不耽误拉活儿。”提及北京市新上线的出租汽车计价器在线检定系统,的哥王师傅难掩认可。

  作为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出租汽车计价器的传统检定需车辆空驶至机构现场完成,不仅耗时久,还让司机面临“半天不能运营”的经济损失,成为困扰行业的难题。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以问题为导向,深耕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发出租汽车计价器在线检定系统,通过“车路云”协同实现非现场监管与远程数据检定,解决了这一难题。

  “车路云”一体实现检定过程无感。“车”指安装在出租汽车上的智能无线通信终端,用于采集计价器数据并传输至系统。“路”是分布在城市道路上的感知设备,负责采集车辆信息、行驶轨迹信息和里程数据。“云”是云端大数据分析平台,综合分析数据,准确计算计价器计程误差。

  为规范检定流程,该局制定发布《出租汽车计价器(轨迹测距法)地方检定规程》,协调公安、城市管理、交通、路政等部门在奥体中路搭建检定系统。车辆驶过特定路段即可完成“无感检定”,无须停车,不影响运营。

  预计到2030年,北京市出租汽车计价器在线检定覆盖率将达到80%,惠及全市5万辆出租汽车,预计每年可为出租车行业节省计价器检定过程中因停运、空驶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00万元,同时有效减少车辆空驶带来的碳排放,实现“监管效能、行业效益、生态效益”多重提升。

医用DR设备远程计量——“云校准”守护诊疗安全

  “不用等技术人员上门,两分钟上传‘空曝图像’就能完成DR设备校准,不耽误患者拍片。”近日,北京市某医院影像科医务人员借助新上线的远程计量系统轻松完成设备“体检”。这一变化,源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国内首创的医疗领域动态“云计量”非现场监管。

  作为临床诊疗的关键设备,医用DR设备的精准度直接关系到诊断质量与辐射安全。医用DR设备需定期开展计量校准。传统校准需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且过程中设备必须停用,耗时又耗力。针对这一情况,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创新研发医用DR设备远程计量校准技术,依托计量数据应用服务平台构建“医院端采集+平台端判定”的高效模式。医院端无须额外加装硬件,只需操作设备“拍空片”生成“空曝图像”并同步上传参数至计量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单台设备仅需两分钟即可完成数据提交。平台端依托标准数据库验证“空曝图像”信号的稳定性,评估设备计量性能,自动生成校准结论。

  此外,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基于图像信息的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DR)计量校准规范》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划定DR设备远程计量的技术框架。对医院来说,无须暂停DR设备诊疗,减少诊疗延误和现场检测的人力成本;对患者来说,有效控制DR设备辐射剂量偏差,防范辐射过量,降低就医风险;对监管部门来说,既能动态监测设备稳定性,又能降低现场核查频次,真正实现“监管不打扰、计量护健康”。

公路动态车辆称重远程监测——“云监测”破解监管难题

  车辆超限超载是破坏公路设施、引发交通事故的“顽疾”,而公路检测站、高速入口的动态汽车衡,正是遏制这一问题的关键计量器具。以往,这类设备的核查需人工现场操作,程序烦琐且易造成交通拥堵;如今,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研发的公路动态车辆称重设备远程监测系统,以“云监测”非现场手段破解痛点,为道路治超与通行效率“双向提升”提供新方案。

  传统的核查方式,不仅需要人工现场实施,还需准备3种以上不同车型进行一系列操作。远程监测系统依托大数据平台动态汇聚公路固定检测站、非现场检测点及高速公路入口的称重数据,建立“数据接入—能核查—多维分析—精准评价”全流程管理体系,对核查对象全面评估。应用该系统北京每年将减少现场核查300余次,避免道路停运超1000小时,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与碳排放,也有效保障了通行效率。

  公路动态车辆称重设备由于使用环境恶劣,在重载车辆频繁驶过的持续冲击下,稳定性、准确性难以长期保持。远程监测系统建立动态车辆称重设备稳定性评估模型,实现对被监测对象的全天候监测,保障车辆称重设备持续正常运行。在该系统的“加持”下,检定周期已从半年延长至一年,合格率大幅提升。

  在充分掌握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远程监测系统还建立了完整的动态车辆称重设备计量数据溯源链条,建立设备动态数据模型,分析预测运行周期性规律,为交通部门执法监管和责任追溯提供技术支撑。

  “我们将持续深化计量技术创新与场景拓展,推动计量技术走出实验室、走进城市运行一线,赋能更多非现场监管场景落地,为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率,实现‘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的监管和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李 翔 通讯员 焦健超 乔宇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弘扬川菜文化、培育技能人才,四...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11月21日,记者获悉,由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指导,四川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牵头主办,...
汉得信息:公司优秀案例内容可关... 投资者提问:请问贵公司公众号披露的与某头部存储企业合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董秘回答(汉得信息SZ300...
阳光财险:“保险+绿色基建”模... 随着中国经济“走出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入新阶段,中国海外利益持续扩大,对风险保障等金融服务...
容大感光:控股股东林海望解除质... 每经AI快讯,11月21日,容大感光公告,公司于近日接到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之一林海望通知,获悉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