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州佛国寺品“茶中五味”
创始人
2025-11-21 12:31:43

本报赴韩国特派记者 陆泽楠

庆州并不算韩国的大城市,但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这里举行,使这座位于庆尚北道、人口不足30万的韩国东南部小城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爬上庆州佛国寺的石阶,手扶栏杆,风铃轻响。佛国寺的起源可追溯至新罗王朝时期。新罗第23代王法兴王为祈求国家安定与百姓平安,于公元530年前后下令建造佛国寺,时称“华严佛国寺”。新罗时期,当地匠人把山与寺、塔与桥安在一起,寺院缘孝而建,经历多次焚毁与重修,如今与位于其东部的石窟庵一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五味子茶常与水果相配

中国唐宋时的茶书、茶礼,随僧侣和使节往来过海,传至朝鲜半岛。当地僧人以茶接客、以茶清心的传统在这里延续下来。与佛国寺僧人在屋中坐下,一盏冰的五味子茶被端于桌前。茶汤透亮,在釉色衬托下呈诱人的石榴红。入口先酸,随后转甜,舌根留一点苦,丰富的味觉体验让五味子的“五味”具象化。韩国人喝茶喜酸。济州岛等地以传统发酵工艺制作的五味子蜜,经过地窖陈化,形成深色浓浆,可以直接冲泡或用于药膳,成为地域文化标识。

僧人说一口并不流利的中文,夹杂着韩语介绍说,在韩国“茶”不只指茶树叶,谷物、花果、药草都可入盏。五味子茶常在夏末解暑,酸甜口感既是受人喜爱的饮料,其药用价值也可养身安神。中国古代草本专著中也把五味子列为上品,能“入肝而补肾”。红里透黑,酸里带甜的五味子茶,与其追求的身心和谐、自然共融理念,是中韩一衣带水的地缘文化中的生动注脚。

从佛国寺出来,坐车去到不远的甘山寺。甘山寺也是新罗时期的古寺,几经兴替,寺庙的地面建筑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但韩国在甘山寺历史遗迹处建有纪念性的展示馆,并立有石碑标记原大殿的位置。近代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新罗时期石雕和佛教艺术品,主要保存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和庆州国立博物馆中。

甘山寺的素斋饭

山路不险,车窗外都是静下来的田畴。寺里已备好斋饭,朴素简单的饭菜却很见功夫。茄子片切得整齐,裹上一层薄面炸到金黄,外脆里软;豆腐捏碎,拌上蔬菜做成丸子再用彩椒垫底。最有味道的还是山野菜,搭着豆腐与大酱炖成一锅。还有一道用橡子做的棕褐色小饼,入口有谷物的香气,口感充满韧劲。斋饭下肚,汗意反倒退了下去,只剩稳稳的饭饱后的满足感。

饭后绕着院落散步,拐到殿后的一处角落,看到几十口大缸罗列成一片。缸口上盖着玻璃,玻璃上压着砖石一类的重物。走近一看,是腌制大酱的一口口酱缸。韩国与中国东北部的气候相近,豆类丰足,家家户户都有把季节封进酱坛的习惯。靠时间、盐和微生物,把粮食酿成文化记忆,这是中韩两国人民共通的生活哲学。

海上丝路与使节往来让中韩文化彼此交织影响。韩国的“茶礼”讲平常心、重日用之常,有“慢”与“净”的美学;中国的茶文化则更具多样性,在不同地域生长出不同性格,江南文人的清淡、闽粤工夫茶的细致、藏地酥油茶的厚重。“以果入茶、以药入茶”也同样温润中韩两国的茶文化,韩国的柚子茶、双和茶,中国的酸梅汤、山楂水等,都是把四时之物收进杯盏里,以一个季节的风物安顿另一个季节的身体。

一盏凉茶,一碗酱汤,让佛国寺的石阶、甘山寺的酱缸和东北亚文化的共融共通连成一线,这是异地与故乡在舌尖的握手。五味并存,正是相逢的滋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价值ET... 格隆汇11月21日|美股昨夜上演过山车行情,日韩股市开盘跳水,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科技成长板块经历...
中越北部湾第39次联合巡逻圆满...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广州11月21日电(杨晓敏、张彬)根据中越两军相关协议和年度计划安排,11月19日...
大理发文禁止盗采后,收到一封道... (来源:上观新闻)11月19日,大理市苍山分局、公安局、林草局、自然资源局和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大理分局...
四川成渝跌2.15%,成交额6... 11月21日,四川成渝盘中下跌2.15%,截至14:25,报5.92元/股,成交6060.73万元,...
吉林敖东股价跌5.09%,银华... 11月21日,吉林敖东跌5.09%,截至发稿,报19.00元/股,成交4.83亿元,换手率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