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有效抑制“蜱虫病”的抗体组合
创始人
2025-11-21 07:47:02

  新华社南京11月20日电(记者陈席元)记者20日从南京大学获悉,对于目前尚无特效药的“蜱虫病”,南京大学医学院吴喜林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究出一种能高效广谱抑制“蜱虫病”的纳米抗体组合,计划明年“蜱虫病”高发期开展临床研究。

  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转化医学》20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刊发相关成果。

  吴喜林介绍,“蜱虫病”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由大别班达病毒感染引起,每年4月至9月是高发期,人们在草坪、野外游玩时,若不慎被蜱虫叮咬,就有可能感染。相比免疫力更强的年轻人,老年人是“蜱虫病”的高危群体,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此病的特效药或疫苗。

  早在2016年,南京大学医学院吴稚伟、吴喜林团队就尝试从羊驼体内分离出第一代大别班达病毒纳米抗体,并在小鼠模型上取得初步成果。

  “但大别班达病毒有多个亚型,如何让抗体具备更广谱、更高效的抑制能力?我们想到了‘鸡尾酒疗法’。”吴喜林告诉记者,研究人员让羊驼依次接受不同亚型大别班达病毒的抗原免疫,筛选出多株具有高亲和力的纳米抗体。

  结构生物学研究发现,其中两种纳米抗体Nb261和Nb318分别锁定大别班达病毒蛋白的两处关键位置,能有效阻断病毒感染进程。基于该机制,团队设计出一款由Nb261和Nb318组合的纳米抗体“鸡尾酒”。

  在动物模型实验中,研究人员用4岁的雪貂模拟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免疫水平。结果显示,经“鸡尾酒疗法”治疗,被大别班达病毒感染的雪貂无一死亡,体内病毒载量降至无法测出的水平,血小板指标和组织损伤程度也显著改善。

  吴喜林表示,团队已启动Nb261和Nb318的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及工艺放大等临床前研究工作,计划明年“蜱虫病”高发期开展临床研究。

  “我们期望早日拿出既能治疗、更能预防‘蜱虫病’的药物解决方案。”吴稚伟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思泰克跌4.39%,成交额97... 11月21日,思泰克跌4.39%,成交额9768.52万元,换手率4.94%,总市值42.25亿元。...
中瑞股份跌8.17%,成交额1... 11月21日,中瑞股份跌8.17%,成交额1.63亿元,换手率9.30%,总市值33.77亿元。异动...
宏鑫科技跌5.15%,成交额5... 11月21日,宏鑫科技跌5.15%,成交额5051.62万元,换手率3.51%,总市值27.82亿元...
长江有色:21日铅价小跌 ...   今日沪期铅走势:今日沪期铅价小跌,沪铅主力合约2601开盘报17250元,高点报17275元,低...
广东建科跌5.14%,成交额9... 11月21日,广东建科跌5.14%,成交额9807.00万元,换手率5.68%,总市值103.4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