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采自全国17个省45个市100个县,全部来自野生植物,涵盖159科785属1950种。其中,中国特有种323种,珍稀濒危植物68种
据新华社上海11月20日电(记者 张建松)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经过8年多采集,辰山中心已保存的饱满种子总量近日突破一亿粒,达114496842粒,来自4588个采集单元。
据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馆长葛斌杰介绍,辰山中心自2017年9月起正式在华东地区开展系统性种子收集与保存工作。这一亿多粒种子采自全国17个省45个市100个县,全部来自野生植物,涵盖159科785属1950种。其中,中国特有种323种,珍稀濒危植物68种。
仅依赖就地保护难以确保植物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延续,建设迁地保护体系,形成“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互补格局,是保障植物多样性安全的必然选择。
“迁地保护的核心价值,就是把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保存下来,为未来恢复、回归、研究和利用留备份。通过低温干燥技术建立的种子库对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保藏,是当前性价比最高的一种迁地保护策略。与传统方法相比,种子库在保存稀有等位基因的有效性和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更具优势。”葛斌杰说。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已有1750多座植物种子库,保存了700万份以上的种质资源(含种子、插条等材料),共同守护着人类粮食与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