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文|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 蔡芳宜 甘景怡
冰雪经济融合体育、旅游、文化等众多优质民生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重要增长点。在海外市场,冰雪经济处于融合经济中的相对先行地位,表现抢眼且韧性十足。国内市场,随着北京冬奥会和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冰雪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调研预测,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2025年末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较2020年的5300亿元增长89.7%,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7%。
公募基金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资产配置行为对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截至2024年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2.77万亿元,其中冰雪经济相关基金规模约9800亿元,占比2.99%。这一配置比例虽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21—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8.3%)。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强调通过资产分散化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在冰雪经济领域,公募基金具备典型的配置相悖逻辑:一方面,冰雪产业2020至202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5.6%,为公募资金提供了超额收益机会;另一方面,冰雪产业的政策依赖性和季节周期性增加了投资风险,其产业Sharpe比率相对较低,基金经理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对冰雪经济的配置可能受到追逐热点和过度自信等投资心理偏差的影响,难以精准通过风险控制获取超额收益。因此,公募基金在冰雪产业中的配置策略应当更周全。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冰雪经济主题基金的投资策略主要归纳为十个方面。
多样化资产配置策略
冰雪经济主题基金通常采取多样化资产配置方式,在投资过程中,根据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灵活调整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装备等子行业的配置比例,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例如,经统计2024年公募基金在冰雪产业的配置中,冰雪旅游板块占比达55%,冰雪装备制造占比20%,冰雪运动培训占比15%。
股票投资策略
公募基金在股票投资方面,主要关注冰雪经济产业链中具备高成长性、高盈利潜力的企业。针对上述企业进行子行业配置和个股精选,优先配置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装备等关键子行业,重点关注冰雪资源禀赋突出、运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选择具备冰雪经济属性的优质上市公司,关注其冰雪业务的营收占比、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等关键指标;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适度配置与冰雪经济相关的存托凭证,同步获取海外冰雪经济企业的投资机会。
债券投资策略
冰雪经济主题基金在债券投资方面,主要关注冰雪经济相关企业的信用债和可转债。选择信用评级较高的冰雪经济相关企业发行的债券,以获取稳定收益;在冰雪经济企业估值合理时,配置其可转债,以获取潜在的股权转换收益;通过配置不同期限的冰雪经济相关债券,获取期限利差带来的收益。
资产支持证券投资策略
基金在资产支持证券投资(ABS)方面,关注冰雪经济相关资产的现金流稳定性和资产质量,冰雪场馆的门票收入、冰雪旅游目的地的住宿收入等,均可作为ABS的基础资产。
金融衍生品投资策略
基金在金融衍生品方面,主要采用对冲策略和套利策略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通过配置与冰雪经济相关的股指期货,对冲市场整体波动风险;在冰雪经济主题基金中配置国债期货,以对冲利率风险;在冰雪经济相关股票上配置期权,以获取杠杆收益或对冲下行风险。
风险管理策略
冰雪经济主题基金在投资过程中,高度重视风险控制。
通过分散投资控制集中度,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企业或子行业,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同时,对冰雪经济相关企业的经营状况、政策变化和市场趋势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投资组合,设置合理的止损线,防止市场剧烈波动导致重大损失。
政策导向投资策略
由于冰雪经济高度依赖政策支持,基金在投资时会密切关注政策补贴、赛事承办、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动向。关注冰雪经济相关企业的政策补贴情况,以评估其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关注优先配置承办大型冰雪赛事的企业及冰雪场馆、冰雪旅游目的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评估其未来增长潜力。
具体而言,一是政策力度与基金配置比例呈正相关,政策支持是推动冰雪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2024年12月12日,吉林省宣布设立10亿元的冰雪产业引导投资基金,并统筹各类财政资金专项支持冰雪经济5亿元。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冰雪经济相关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资金支持信号,增强了市场信心。随后,2025年6月30日,冰雪经济相关上市公司如长白山和大连圣亚的基金配置比例有所上升,表明政策力度的增强对基金配置具有正向引导作用。
二是政策推动冰雪经济产业链发展,吸引基金关注。政策不仅在资金层面支持冰雪经济,还在产业链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2024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这一政策促使基金开始关注冰雪经济的多样化投资机会,如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制造、冰雪赛事等。以冰山冷热为例,该公司因参与多个冰雪场馆建设项目,2024年收入达到66.34亿元,成为基金配置的重点标的之一。
三是政策引导下的冰雪经济估值提升。政策支持往往伴随着市场预期的改善,进而影响基金的估值判断。长白山、大连圣亚等公司因政策支持和冰雪旅游业务的拓展,吸引了更多机构投资者的关注,推动了其估值的提升。
四是政策对冰雪经济的长期影响。政策支持不仅影响短期的基金配置行为,还对冰雪经济的长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国务院提出2027年和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目标分别为1.2万亿元和1.5万亿元,这一长期目标为基金提供了明确的投资方向和增长预期,促使基金在冰雪经济领域进行长期布局。例如,携程旅行作为OTA平台,受益于冰雪旅游消费的增长,2024年营业收入达533亿元,显示出政策支持下冰雪产业相关企业的市场潜力。
五是地方政策与基金配置的互动。地方政策的出台对基金配置也有重要影响。例如,黑龙江省在2024年12月16日发布的《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要丰富冰雪运动场地供给,鼓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滑冰馆、滑雪场等冰雪运动场馆设施”。这一政策为冰雪经济相关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市场准入和发展路径,吸引了配置基金的兴趣。例如,大连圣亚旗下的哈尔滨极地公园是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冰雪旅游业务布局完善,促使大连圣亚成为基金配置的热门标的。
消费升级投资策略
随着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的普及,冰雪经济相关消费场景不断拓展。公募基金配置重点关注冰雪经济各产业环节中的消费升级趋势。
冰雪旅游:关注冰雪旅游目的地、OTA平台、线下旅行社等,受益于冰雪旅游人数的增长。
冰雪装备:关注冰雪装备制造商,如天冰造雪设备、魔毯、制冰机等,受益于国产化率的提升。
冰雪文化:配置冰雪主题演出、冰雪文创产品等,受益于冰雪文化的传播和商业化。
区域发展投资策略
冰雪经济在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模式存在差异。公募基金配置重点关注区域发展情况。
东北地区:作为冰雪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东北的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发展迅速,公募基金资金倾向于配置长白山、大连圣亚等东北地区企业。
南方地区:南方室内滑雪场数量不断增加,公募基金资金倾向于关注南方冰雪经济的创新模式和市场潜力。
京津冀地区:依托北京冬奥会遗产,京津冀地区的冰雪经济持续发展,公募基金资金倾向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企业。
长期投资与短期交易结合策略
冰雪经济主题基金通常采取长期投资为主、短期交易为辅的策略。通过配置冰雪经济龙头企业,关注其长期增长潜力,在冰雪经济政策利好或市场热点出现时,适时进行短期交易,获取市场波动带来的收益。
基于上述理论,结合2020—2025年冰雪经济相关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与公募基金的持仓信息,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旨在分析公募基金在冰雪经济领域的投资策略及其效果。
H1:公募基金在冰雪经济领域的配置比例与产业规模增长呈正相关。
H2:政策支持力度会显著提升公募基金的配置意愿。
H3:冰雪经济相关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如ROE、营收增长率)对公募基金配置具有调节效应。
本文采取的数据源及变量设定如下表:
结合上述数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表:
结合上述数据,相关性检验结果如下表:
结合上述数据,多样回归结果如下表:
结合上述分析,F检验显著(p<0.001),支持H1和H2的成立。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ROE)对基金配置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验证了H3的调节效应。
综上所述,冰雪经济的高效增长,既得益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也离不开资本市场,尤其是公募基金的流动性支持,两者相辅相成,政策刺激带动公募基金资金流向,公募基金“强冰雪”配置,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信心与冰雪经济活力,撬动持续性政策资源。
上一篇:一卡在手 校园城市皆可“通”
下一篇:日本应该记住,台湾是中国的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