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总面积突破14万亩,综合产值超2亿元
永泰“金果果”串成致富链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四年提及油茶。
作为福建省产油大县,永泰油茶总面积突破14万亩,每年可产油茶鲜果4万吨。种植油茶,赚钱吗?“每亩至少可以产生3000元收益。”福建仙品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家辉胸有成竹。
“光种油茶,一年就能给全村带来200多万元收入,村民人均增收2万多元。”同安镇西安村党支部书记卢伯震同样信心满满。
在永泰,小小油茶果正成为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焕新的“金果果”。
永泰县清凉镇乐山村村民忙着采摘油茶果。记者 包华摄
选良种结好果
立冬过后,位于永泰县清凉镇乐山村的油茶林迎来采收季,呈现出满山果实漫山花的壮观景象。
穿梭于油茶林间,记者注意到,不同区域油茶开花的时间并不相同,有的刚绽露花蕾,有的花瓣早已凋落。“这片油茶林种着52个油茶品种,不同条带种植不同品种。油茶属于异花授粉植物,靠虫媒授粉。同品种之间授粉,坐果率反而不如不同品种之间交叉授粉。”林家辉说。
选良种是林家辉自2010年回到老家乐山村种油茶后一直研究的事。林家辉家中五代都以种植油茶为生,但是以前老品种油茶树平均每亩产油只有六七公斤,出籽率和含油量都偏低。
在省林科院专家的建议下,林家辉在基地内种植了“闽43”“闽48”“闽60”等闽系品种,又历经5年时间选育出“永9”“永32”等小果油茶良种。“我们选用小果油茶品种,出籽率从传统的60%~65%提升至70%~75%,还能更好适配永泰600米以上高海拔环境,茶油的油酸含量也相对较高。”林家辉介绍,今年基地内平均每亩产油约30公斤,每亩收益可达3000元,产量相对稳定,“大小年”现象不明显。
2023年以来,永泰县向上争取财政专项资金3450万元,改造低产林面积4.5万亩,新增油茶种植面积6007亩,新造油茶良种应用率达90%以上,漫山遍野的油茶林展现出新生机。
施良法更高效
有了良种,还得有良法。在林家辉的油茶基地内,两个可储水40吨的大水池蓄积着水肥混合液,肥料可顺着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管道直达油茶树根部,精确配置油茶树需要的营养成分。
“我们过去种油茶是‘人种天养’,现在不一样了,管理很重要。”林家辉说,基地投入50多万元建设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能根据温湿度、光照、土壤墒情等,按需供给水分和肥料。基地还设有27个农事溯源监控口,全年的生产记录都可以溯源,让种植管理从“凭经验”转向“靠数据”。
此外,林家辉在省林科院、县林业局的指导下,使用有机肥、无机复合肥和生物菌剂进行土壤改良,在林下播种穗序木蓝、肥田萝卜、黑麦草等绿肥,能起到固氮、锁水的作用。
永泰县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林鑫介绍,对于新造丰产油茶林、低产油茶林改造,永泰分别给予每亩1200元、300元的补助,并出台相关政策,安排油茶奖励资金,支持油茶技改科技投入、油茶信息化建设、油茶园水肥一体化管理、轨道运输机、油茶种植管理机械化应用等。
今年福州市首次引进的便携式振动油茶果采收机已在永泰落地实践。永泰县大洋镇宵洋村小果“龙眼茶”示范基地负责人曹晋贤表示,使用这种采收机后,单株采摘时间从原先至少半小时缩短至不足10分钟。基地还引进了单轨运输车,油茶果装袋上车,电钮一按直接运下山,解决了肥料上山与油茶果下山的难题。
产业旺增收稳
产业发展旺,群众增收稳。在位于永泰县同安镇西安村的福建胜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的油茶林中,农户们穿梭忙碌,一握一拧的动作行云流水,不一会儿,袋子里便装满了油茶果。
“去年,西安村油茶籽产量有100多吨,光油茶种植这一项的收入就有200多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万多元,今年预计稳定持平。”西安村党支部书记卢伯震说。
胜华农业还与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不仅可以将油茶果加工成食用油,还有延长产业链后的一系列深加工产品,比如沐浴露、洗发露、护发素、面膜、精油等,让藏在密林中的宝贝以不同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政策推动、企业带动、三产联动,永泰油茶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全县油茶综合产值达2.1亿元。林鑫表示,永泰将充分发挥油茶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利用其精深加工设备为种植大户以及其他农户按生产成本开展代加工服务,全面推进茶油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打造集产、研、销于一体的油茶产业链,让油茶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果”。(记者 叶欣童)
下一篇:政法机关斩断“黑油”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