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2025第三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同期闭幕。
为期四天的盛会,立足国家战略和福建优势,围绕航海装备热点领域,聚焦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经贸对接和成果转化,不仅上演了一场海洋装备盛宴,践行了与福建人民的“海装之约”,更为福州海洋装备产业带来新生机、新活力,为福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海装大会举办地——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记者 叶诚 摄
国际风范足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在蓝色星球上,各国并非被海洋分割成孤岛,而是被海洋联结成命运共同体。
本届大会突出展示了海洋的这一特质,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约800名嘉宾参会。他们中,有外国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和机构负责人,还有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之策。
在国际海事组织可持续海事创新研讨会上,国际海事组织前秘书长林基泽说:“我们聚焦自主创新、全球合作和能力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响应‘海事创新领导力计划’等倡议,推动海运贸易创新高效,全力支持全球可持续海事发展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全球航运业及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和地球塑造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海域相接,拥有悠久的海洋文明交流历史与深厚的合作基础。在中国-东盟海洋产业合作发展圆桌会上,印尼海洋与渔业部水产养殖总局局长哈鲁·拉哈尤说,加快建设的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正通过工业园区的形式,推动可持续合作,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格伦·佩尼亚兰达表示,今年是菲中建交50周年,双方在经济协作与人文往来方面保持紧密态势,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广袤海洋蕴藏着无限合作机遇。
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福州市人民政府在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亚太区框架内共同发起的专业委员会,委员会会址及秘书处永久设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在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海洋气候变化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与会代表表示,海洋气候变化是一个共同的挑战,气候变化、污染与过度开发正严重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根基,各国应当秉持相互尊重、共同担当的原则,凝聚全球力量保护海洋健康。唯有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
海装大会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记者 林双伟 摄
科技含量高
“海上福州”建设开新局
“在海装大会期间举办的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上,福建省共对接签约项目172项、总投资超2000亿元。其中,福州全市共对接签约项目89项,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盘点本次海装大会,福州市招商办相关负责人亮出一沓厚厚的“成绩单”。这些签约项目涵盖临港产业、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新能源等海洋经济产业领域,从数量、体量到质量都十分突出。
“启跃海上牧场将通过标准化、智能化建设,着力开发海上特色旅游,形成集‘养、游、娱、食、赏、钓、宿’为一体的旅游区,深度融合海洋牧场与链条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创新,推动福州蓝色引擎可持续发展,预计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达7亿元。”福建启跃深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昇说,相信启跃海上牧场项目扎根福州这片“福”地,能借着“福”运深耕得更稳更好。
福马海洋产业基地项目用地5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高标准厂房及配套冷链设施,将针对福州和马祖的特色水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福马海洋产业基地的建设将为闽台海洋企业提供产业合作的平台,推动两岸海洋渔业、水产加工以及海洋科技对接,促进产业发展。”安捷连马(福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雅双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16日举行的海洋科创“五链融合”创新成果对接会上,福州还集中签约了24个项目,总投资超130亿元。这些签约项目产业覆盖全、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平均投资额超5亿元,海洋经济主导产业和新兴领域的项目占比接近60%。
与会嘉宾参观海装展上展出的先进无人机。记者 石美祥 摄
专业水平高
福州海洋装备成果亮眼
本届海装大会上,智能、绿色是一系列海洋科技成果的共同特征,折射出海洋经济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而处在海洋经济发展浪尖的福州,正将绿色新能源技术与海洋产业不断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全球最大!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新型多用途船“CSPCHORIZON”号,总长225米、型宽36米、载重量约85000吨,是全球同类型船舶中规模最大的。
全国最大!“福远渔9199”号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是福建省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远洋渔船,船总长138.88米,型宽24米,设计吃水7.6米,是目前国内吨位最大、船长最长、技术最先进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
全球最强!福建船舶集团最新研制的113600吨油化船,创新性地将双燃料动力与风帆助推两项尖端绿色技术集于一身,在主甲板上配置了两套风帆助推装置,代表了当前同类船型在节能减排和运营经济性方面的最高水平。
各具特色的外形、美轮美奂的灯光、绿色低碳的动力系统……海装大会期间,不少外宾惊喜地发现,福州不少内河船舶尤其是游览观光船,不再是噪声大、燃油味重的传统船舶,取而代之的电动船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风从海上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嘉宾看到,福州已形成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十年来,福州海上风电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
从深海养殖平台的“智慧牧场”到无垠海面上的“绿色风车”,从海洋生物医药的“价值裂变”到蓝碳交易的“生态溢价”,在本届海装大会上,一个以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福州展现在全球嘉宾面前。(记者 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