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在三坊七巷的福州文艺之家,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会”在这里举行。全国17位文学名家,包括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得主和“五个一工程”奖评委齐聚福州,与6名福州青年作家“结对子”,开启一场文学传承的尝试。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与《小说选刊》杂志社共同主办。
青年作家简梅(右)与结对指导老师李舫合影。记者 张旭阳 摄
现场,李舫、孔令燕、乔叶、王十月、林那北、虞金星等6位文学名家受聘为荣誉导师,分别与福州青年作家简梅、林津津、万小英、姚璎、窦椋、叶仲健结对。
据了解,这是福州在全国率先发起的文学人才培育创新举措,通过“结对子”的形式,将优质文学资源导入基层。“一方面,把名家宝贵的创作经验直接传递给青年作家,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时代生活;另一方面,各地名家也能借此深入了解福州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这对创作同样是一种滋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表示。
随后,6对师徒开始首轮面对面交流。“文学是要‘以身相许’的事业,需全身心投入。”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李舫表示,她非常愿意跟青年朋友相处,共同进步。
青年作家简梅近年来专注挖掘闽都文化。“我的老家在长乐梅花镇,那里不仅是明代的千户所,也是渔业重镇,我想用文学之笔,描绘祖辈的艰辛创业,梳理乡镇古今变化的历程。”她表示,与李舫老师结对,是学习如何更深层挖掘家乡文化底蕴的好机会。
每位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土壤,对于市文联副主席林那北而言,这片土壤就是福州。她十分鼓励青年作家在福州这片文化多元的土地上写出更多带有烟火气的作品,“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有责任来浇灌它”。在林那北看来,这样结对子的方式能让年轻作家少走弯路,也更坚定他们走文学创作道路的信心。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结对子”机制的持续深化,线上指导、联合采风、作品研讨等系列活动将陆续展开。
近年来,福州积极践行“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要求,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并结出硕果。当前,福州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文艺人才培养体系:设立茉莉花文艺奖和专项基金,实施“新锐推优”计划和“五个一工程”攻坚行动,助力文学新人成长。(记者 蓝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