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到科特派再到AI培训师,他的课讲到了全国妇联——
创业青年王永源的跨界人生
“老师,上完您的课,我有一种回去就要好好用AI(人工智能)的冲动。”本月中下旬,由市妇联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发起的福州市社区巾帼人工智能学校走进福州市多个社区,AI培训师王永源担任主讲。从拿锄头到敲键盘,这位“80后”创业青年完成了职业农民到科技特派员再到AI培训师的蝶变。今年他的课还讲到了全国妇联,这种跨界转型是如何实现的?
王永源(右一)的AI讲座很受大学生欢迎。(受访者供图)
扎根土地
从传统农民到“新农人”
王永源的起点,是一片实实在在的土地。
2008年他从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后,扎根农村,成为一名职业农民。这一做就是10多年。
他曾远赴非洲乌干达的农场务工,在多数人因战乱和疟疾望而却步时,他却把这看作“长见识的好机会”;他经营的源凤农场被评为省级家庭示范农场,还获评福州市“十佳青年乡村振兴带头人”。“做农业的人首先得是有情怀的人,得有一股百折不挠的劲儿。”王永源说。
后来,他尝试把传统农业转向精致农业和微农经济。他与台企合作,引进台湾的精致农业模式,却发现品种“水土不服”要经过漫长驯化;他提出“微农经济”,试着通过组织化、品牌化帮助小农户提升产值,却常被传统农民批评“花里胡哨”。这些摸索,都成为他日后理解技术赋能的基础。
跨界融合
科技特派员的“AI启蒙”
王永源第一次接触AI发生在2020年。
作为一名省级科技特派员,那一年,他接触到了IT行业的伙伴,与对方一起创办“微农学堂”,尝试用公益方式推广农业知识。“2022年,我遇到一位游戏设计从业者,她说想做点推动乡村振兴的好事。于是,我有了用线上游戏方式来开发休闲农业的构想。”2023年3月,王永源成为抖音数字学堂首批1V1辅导学员,开始真正拥抱AI。
王永源说:“那时忐忑不安。从拿锄头到敲键盘,生产工具完全不同,我连编程都不太会,担心学不来。”但他很快发现,AI并非遥不可及。“肯钻研、会提问,还是不难的,我觉得比种菜简单。”
真正震撼他的,是AI的方法论思维。“它能抓取事物的本质,支持远程协同,辅助高效决策,这不正是农业乃至很多传统领域最需要的吗?”王永源说,之后他开始尝试把AI用于农业实践。
在研究辣椒酱产业链时,他从品种选育、配方研发到包装设计、市场分析,全部借助AI模拟推演,甚至连决策也来自AI;在探讨“电农业”(一种创新的食品生产方式)项目时,AI快速帮他识别出基因改造是关键卡点,这些在过去需耗费数月的工作,如今很快就能完成初步研判。“AI是思维的‘增强器’!”王永源感叹道。
赋能女性
帮她们寻找机遇
从自己学AI,到走上讲台教人用AI,王永源认为,把所学知识教出去,才能学得更深。
今年4月下旬,全国妇联维权工作培训研讨班在贵阳市举行,王永源应邀到场作AI应用讲座,这个难得的机会是他自己凭实力争取来的。此前,全国妇联相关领导来福州市妇联调研时,听取他的汇报后当场表示“以后请你来讲课”。
自2023年7月,他第一次受市妇联邀请,面向女干部主讲《“人+AIGC+”助力思考与管理》至今,他的AI主题培训已走过6个省份,线下开班200多场,学员逾万人次,其中六成来自妇联系统。
为何把主要培训对象锁定为女性?王永源说,他注意到,AI技术能缓解“35岁焦虑”,尤其能为女性带来新机遇。“宝妈们或许与社会短暂脱节,但AI能迅速帮她们降低就业创业门槛。不会写文案的,可以用AI生成宣传稿,不会修图的,可以用AI做海报……AI让她们从‘依赖别人’变为‘自己能搞定’,增强了她们的自信心。”
全国妇联那场讲座讲完后,凭借良好口碑,来自省内外的讲课邀约不断,不管是面对女干部、女大学生或是宝妈、顶梁柱母亲,王永源总能把复杂的AI工具转化为贴近日常工作生活的操作场景,学员们表示“原来AI可以这样帮到我们”。“王永源的课不仅让妇联干部们感受到了AI的落地价值,也推动了AI在妇联系统的推广。”市妇联发展部部长陈伟明说。(记者 李白蕾)
下一篇:榕台同胞庆中秋乐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