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中央日报》8月20日文章,原题:眼睛揭示你的精神状态 当我们听闻有残暴骇人的罪行发生时,可能会将犯罪者与“精神病患者”联想到一起。对精神病患者诊断通常要用相关精神病态检测表来评估,但现在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更为简单的判断方式——通过对眼睛的观察,尤其是对瞳孔尺寸的测量来判断观察对象的精神状态。与常人不同,精神病患者面对令人不安或有威胁性的图像时,他们的瞳孔几乎不会扩大。
根据人体视物的光线需要,瞳孔一般遇强光收缩,在黑暗环境中扩张。科学家发现,瞳孔尺寸的变化也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相关联。有一次,心理学研究者艾克哈德·赫斯在专注地看杂志上的醒目图片,其妻子告诉他,他的瞳孔明显扩张了。赫斯由此受到启发,进行进一步研究,他向观察对象先后展示风景照和“俊男靓女照”,后者引发观察对象明显的瞳孔扩张——当我们遇到“心动的对象”时,眼睛会诚实地传递出这份好感。
有趣的是,这种行为反射“具有双向性”——人们遇到“心动的对象”会瞳孔扩大,较大的瞳孔会让一个人看上去更有魅力。心理学家将这种表现称为“互惠性吸引”,即当对方瞳孔扩张传递出好感时,另一方会感知到并做出积极回馈。上述研究奠定了“瞳孔反应心理学”基础——通过瞳孔变化解读观察对象的精神状态。如今,科学家已经证实,瞳孔扩张能体现一个人积极的情绪波动、对于奖励及积极反馈的期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即便是细微的瞳孔变化,也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映射。正因如此,人们在交谈时总会注视对方的眼睛,传递语言信息的同时,感受彼此传递的情感。(作者崔勋,线一凡译)
上一篇:推动274个村印刷出版村志
下一篇:人形机器人上岗“卖”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