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三秦 沃野农事兴(附图片)
创始人
2025-08-21 08:05:15
0

  8月,三秦大地田间农忙正当时:冬枣挂枝、葡萄满架、蚕桑吐丝,每一项农事都关乎全年收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转型加速推进,传统农业“靠经验、拼人力”的模式已难以满足集约化、精细化发展需求,亟须科技手段破解生产效率低、管理不精准等问题。陕西移动积极落实中国移动集团的“数智化生活、数智化生产、数智化治理”三大任务,发挥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势,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全流程,为三秦农业注入科技动能,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全场景感知:

  织密监测网络实时捕捉生长数据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土壤墒情、棚内温湿度等关键信息依赖人工观察测量,既耗人力又易误判。陕西移动通过部署智能设备,构建起全方位的数智感知体系,让作物生长的环境数据“可感、可知、可溯”,为后续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撑。

  汉中市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的江北产茶区,高纬度、高海拔、多云雾的天然优势孕育出优质茶叶。陕西移动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在这里构建起依托“茶产业大脑”平台的“四情”监测体系: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动态分析pH值、含水量;病虫害监测系统实现全周期绿色防控;气象监测系统实时预警;监控系统对茶树生长态势和情况进行分析预测,通过“超级码”区块链完成茶叶全链条可追溯。如今,全县16.7万亩茶园、2万余户茶农已经纳入数字化管理,产业信息一屏尽览,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智能管护的跨越。

  同样在汉中市,略阳县徐家坪镇温室大棚里的温湿度传感器如同“环境监测员”,分布在大棚不同区域,全天候采集空气温湿度数据,通过物联网同步至控制终端。原本靠经验估测的环境信息,现在通过传感器变成了清晰可查的实时数据。“以前种圣女果全凭手摸和眼看,估测棚里的温湿度,总担心裂果,现在传感器实时显示数据,棚里温湿度一眼就看清楚,不用再凭感觉种果子了。”种植户刘师傅说。

  科学决策支撑:

  整合数据资源提供精准种植指引

  全场景监测积累了海量数据,但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数据来源分散、格式各异,需要统一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陕西移动通过制定统一标准,开发适配接口并进行数据过滤整合,打破数据壁垒,将碎片化数据转化为系统性种植指引,为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在渭南市大荔县冬枣基地,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正发挥作用: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数据上传到云平台后,经分析、筛选、过滤生成数据报告,管理者通过报告可直观掌握园区动态;系统同时提供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智能化决策建议,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在榆林市绥德县郝家桥村的葡萄大棚里,温湿度传感器传输的实时数据助力种植户的管理从“凭经验”转向“靠数据做决策”。以往种植户靠经验判断温湿度,常因误判导致病虫害发生,如今,通过整合数据,种植户能慢慢总结出葡萄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重点——萌芽期控温保生长,坐果期及时通风降湿防病害。这些基于数据的总结成为科学管理的依据,让葡萄在每个生长阶段的调控都有章可循,品质更有保障。

  自动管控运行:

  联动智能设备提升生产管理效率

  在传统农业管理中,灌溉、施肥、水产养殖的换水、加氧等环节依赖人工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且难以实现规模化精准管控,容易因操作不及时、不到位造成损失。陕西移动推动监测数据与控制设备联动,实现生产环节自动化运行,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管理效率。

  在咸阳市杨陵区一火龙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集成“风、棉、水、肥、药”五大关键技术的管理系统,能对温室水果生长环境进行精确调控。例如,在夏季高温时,系统可根据设定的温度阈值,自动开启通风设备和遮阳设施,避免水果因高温和强光受损,为水果营造适宜生长环境。果农一人通过手机可同时管理28个大棚,人力成本降低70%。

  咸阳市武功县薛固村的3个废弃鱼塘,经陕西移动投入资金改造升级后焕发新生。5G养鱼设施让鱼塘拥有“智慧大脑”,可实时监测水质、自动调节养殖环境,实现换水、加氧、投食等环节全流程智能化。这一变革不仅降低了“翻塘”风险,提高了水产成活率,更让养殖户告别“围着鱼塘转”的传统模式,实现“指尖管理”。

  产销协同增效:

  连接产销渠道助力增产增收

  受地域限制和信息壁垒影响,传统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优质产品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陕西移动通过搭建数字链路驱动产销衔接,让田间好物直连广阔市场,助力农民丰产又增收。

  安康市石泉县作为西部蚕桑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桑园47762亩,年产值达12.5亿元。陕西移动搭建的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了蚕桑产业“养、看、治、销”全链条数字化管理,配套的蚕桑电商平台更成为产品出山的“空中通道”,农户通过平台可直接对接全国各地采购商,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交易,预计蚕农每户年均增收超6000元。

  数智化管理带来品质提升,让陕西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镇巴县茶产业凭借“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服务网络化”,带动茶农人均年增收超2000元;大荔冬枣基地精准化管理让冬枣产量增加20%,达到66万吨,巩固了该品牌在全国枣类中的领先地位;薛固村的养殖户利用“智慧鱼塘”产出的优质鲤鱼,能跟着市场节奏调整出塘时机。“去年投养的两塘3万尾鲤鱼,原本计划年底出塘,当时了解到市场批发价才5元一斤,比预期低不少,我们便决定等年后再卖,后来增收了30多万元,这在以前靠经验养鱼的日子里,想都不敢想!”养殖户李师傅表示。

  从全场景感知到科学决策,从自动管控到产销协同,陕西移动的数智技术正革新三秦农业生产方式。未来,陕西移动将持续深化数智技术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应用,以科技推动三秦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振兴贡献央企力量。 (赵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紧急!苹果发布 iOS 1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网资讯)...
接入12306,京东支付、白条... 8月的支付圈迎来重磅消息,京东支付/白条宣布入驻12306。恰好笔者暑假去日照出行,买火车票时也发现...
数智向新|“赛博员工”以智能管... 策划:曹婕设计:森特笑虎、马鑫瑶、赛梦泽、许兴勇责任编辑:王维娜校对:刘娟主编:严云
日本股市迎来近四个月来最大规模... 格隆汇8月21日|在8月16日当周,日本股市吸引了近四个月来规模最大的外资流入,这推动了市场出现创纪...
酒精消毒,伤口越疼越有效? 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最近网上流传着“酒精处理伤口越疼越有效”的说法,甚至将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