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张 萌
在数字经济与文化消费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以声音为纽带,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赋能与公益实践,探索出一条“耳朵经济”拉动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从嘉兴到全国,从线上内容生态到线下文化空间,喜马拉雅正以声音为载体,书写着文化共富、人才共育的生动篇章。
文化共富
盘活城市资源
“陶仓理想村试运行以来,人流量呈现出显著增长的态势。”喜马拉雅创新总部总经理马长久说道。
位于秀洲区王江泾镇的陶氏粮仓,这座曾作为浙北粮油集散重要枢纽、承载着运河记忆的百年建筑群,在“科技+本地文化”的创新模式下成功焕发新生,成为嘉兴文化领域的新亮点。
陶氏粮仓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今在喜马拉雅平台的助力下,以陶仓为基底打造出集艺术策展、MR混合现实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全新文化空间。通过将历史基因、潮流文化与数字体验深度融合,为这座古老的建筑群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江泾镇负责人表示:“让运河文化在陶仓‘活’起来,喜马拉雅注入了灵魂。”长期以来,如何开发好、利用好陶仓,让运河文化在岁月长河中持续焕发生机与魅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而此次喜马拉雅的介入,无疑为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践范例。
喜马拉雅·陶仓理想村以陶氏百年粮仓为依托,聚合了五大功能板块。Tao·C美学餐厅提供独特的用餐体验,让食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艺术氛围;艺术策展空间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展览,为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陶仓剧场则成为文化演出的重要场所,丰富着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野奢营地x数字人音乐节结合了户外露营与前沿科技音乐,带来别具一格的娱乐体验;陶庐野居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让人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文化的熏陶。
同样,小蓬莱剧场也在喜马拉雅的加持下应运而生。喜马拉雅·小蓬莱剧场项目源于对秀洲本地文化的深度挖掘。
据马长久介绍,整个空间分为前厅与后厅,功能丰富多样。前厅集多功能于一体,设有水吧、咖啡厅及沙龙空间,游客可以在此等候休息、聊天,品尝特色网红饮品,并配备大屏幕丰富候场体验。这里还汇聚了喜马拉雅品牌文创、国风文化产品等,未来还将引入秀洲非遗定制文创,让游客在观赏VR前感受本土文化魅力。核心剧目《小蓬莱寻仙记》由喜马拉雅团队与秀洲区政府共同打造,是嘉兴文化定制VR剧。
在“科技+本地文化”的创新模式下,陶仓理想村与小蓬莱剧场不再仅仅是历史地标,更成为了嘉兴文化的扩声器。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演出,将嘉兴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嘉“音”嘹亮,传扬四方。
人才共育
为文化共富筑牢人才根基
人才是共同富裕的根基,他们凭借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2023年,当喜马拉雅落户秀洲后,便携手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一个深度且富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新篇章。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喜马拉雅在音频内容创作、平台运营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精准调整课程设置,将行业前沿理念与实践技能深度融入教学体系。
据了解,喜马拉雅以“产业需求驱动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构建成长实践育人通道、赋能场景化智能学习空间、引入市场项目深化协同机制”三大板块为产业学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今年6月10日至6月24日,喜马拉雅企业导师走进课堂,将前沿AI剪辑技术教授给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我们借助喜马拉雅的资源,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能够真正学到实战技术,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表示。
“我们首批喜马拉雅与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的45名学员,在经过系统且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训练后,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果。”马长久说,其中40名已经顺利就业,凭借在联合培养项目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扎实技能,迅速在相关行业站稳脚跟。另外5名学员则选择继续深造,期望在专业领域深入钻研,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蓄更强大的能量。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充分发挥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积极拓展实践渠道,通过帮五芳斋进行直播带货活动,创造了高达1700万元的销售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已有学生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到五芳斋当上卖货主播,实现了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真正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不仅如此,喜马拉雅秉持“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用声音服务美好生活”的使命,喜马拉雅创新业务总部自创立以来,一直关注并深入各种助残工作。针对残障人士,喜马拉雅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联合残联推动残疾人主播培训计划,不断为残疾人就业赋能。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扶持培训,喜马拉雅帮助残疾人用声音开创新职业,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培训,用声音开创新职业,在声音世界追梦寻光,有声无碍,声生不息。
1994年出生的上海女孩马寅青,因早产放暖箱吸氧过量导致失明。凭借自己的乐观与坚韧,从未见过光明的她一步步完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业,并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盲人推拿。她在喜马拉雅上开设账号“逐光之声”做起了主播,同时创办了一家有声书演播公司,员工大部分是视障人士,在有声书演播行业走出了一条“声入人心”的就业之路,为视障伙伴创作了海量有声读物。
金今喜是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残疾人好声音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我们通过对她捐赠录音设备,安排导师进行指导,让她在音频领域绽放光彩。”马长久说。截至目前,嘉兴喜马拉雅残疾人主播已超80名,扶持残障人士学员5名。
喜马拉雅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不忘履行自己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的社会责任。2019年,在喜马拉雅上海总部党委的推动下,喜马拉雅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希望工程-喜马小学堂”公益项目,向偏远地区学校输送专业优质的线上精品课程及经典有声书,来弥合知识鸿沟、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引导正确价值观,为偏远地区青少年学习成长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截至目前,共在云南、四川、宁夏、河北等省、自治区的95所贫困山区学校落地,覆盖师生近50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