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 近日,南明区审计局制定出台《审计实务导师制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推行审计实务导师制,并建立首批导师和学员结对名单,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办法》共12条,立足工作实际,提出了政治引领、分类指导、实战导向、动态管理等实施原则,明确了组织管理、实施流程、考核激励等内容,旨在贯彻落实上级审计机关关于持续提升审计质量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审计干部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建设,迅速提升新进审计人员政治素养和业务本领,培养具备独立承担审计项目能力的专业人才。
根据《办法》,导师队伍由中层干部与资深业务骨干共同组成,实行“思政导师+业务导师”双轨制,采取“二对一”结对模式,通过引导职业价值观、传授审计技术方法、指导项目实战与文书撰写等方式,帮助新人有效解决审计实务中专业能力不足、实践经验欠缺、职业发展方向模糊等问题。当应对跨项目指导需求时,则实行“责任导师+临时导师”协作制。
学员要全程参与导师审计项目或导师从事的综合性工作,重点将审计项目一线作为“练兵场”,积极参与每季度开展的典型审计案例剖析,认真撰写审计文书、审计信息和审计专报等,按年度提交成长报告,通过导师“手把手”传授实战经验与方法技巧,在具体任务中深化理论理解、锻炼审计思维,快速提升“能查能说能写”专业能力。
《办法》还明确考核激励机制,从指导计划完成度、学员成长指标等对导师进行考核,进一步压实导师责任,从业务测试成绩、项目参与贡献度等对学员进行考察,倒逼学员能力进阶;注重正向激励,对表现突出的导师和学员,在晋升职级、评优选优等方面优先考虑。
下一步,南明区审计局将全面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对9名新入职人员实施为期三年的精准指导,着力“传”出本领、“帮”出成长、“带”出人才,尽快把“审计新兵”培养成为“审计标兵”。
(胡宽红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
(《推行审计实务导师制 帮助新进人员成长》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下一篇:上海工业旅游,竟有二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