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8月18日,A股市场保持强势,多个指数盘中齐创多年新高。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85%报3728.03点,盘中最高触及3745.94点,创下近十年新高;深证成指涨1.73%,盘中最高触及11919.57点,创下近两年来新高;创业板指涨2.84%;北证50涨6.79%,刷新历史新高,科创50涨2.14%。A股全天成交2.81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大幅放量。
从高频数据来看,融资融券方面,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20626.42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3%。2025年以来,融资融券余额累计增长了1981亿元,显示出杠杆资金入市的意愿不断增强。从市场成交来看,进入8月份以来,A股市场成交额持续放大,12个交易日的日均成交金额达到了1.95万亿元。Wind统计数据还显示,8月18日,全部A股的总市值在历史上首次突破了100万亿元。
截至8月18日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今年以来已经分别累计上涨了11.23%、13.64%和21.69%,A股回稳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业内机构认为,流动性、盈利预期的改善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构成了本轮市场上行的驱动力。
华福证券指出,流动性是驱动本轮市场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各方面资金均有积极参与,目前来看两融资金和私募基金规模增长较为明显。中信证券指出,五大行业(有色、通信、创新药、游戏、军工)的上涨主要来自于盈利预期不断重塑而非纯粹拔估值,小微盘背后则主要是依靠流动性驱动上涨,量化产品、小型主动权益产品以及散户贡献了小微盘的主要增量资金,同时板块的融资热度升温也远快于权重板块。
中航证券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态势仍需巩固,但从中长期来看,“反内卷”政策将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有望解决当前供给问题,提升工业产能利用率和推动再通胀,是本轮经济转型的必备一环。因此,短期经济增速放缓不改变长期改善趋势,后续A股盈利能力也有望迎来拐点。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A股突破近十年新高、总市值破百万亿元的背后,是“政策预期与落地的共振、资金结构的优化、经济转型的催化”三重逻辑叠加的结果。政策端,财政贴息等宏观政策与资本市场险资入市等制度改革形成组合拳,释放流动性的同时,重塑市场定价逻辑。产业政策则聚焦科技自立,特别是AI、半导体、新能源,通过算力基建、BD授权交易等直接推升相关赛道估值。资金端,散户和杠杆资金回流与外资自发回暖形成双向共振,推动风险偏好从防御转向进攻。经济端,低利率环境倒逼资金向高股息与成长性资产迁移,且有部分公司中报业绩超预期,形成“估值修复+业绩兑现”的正向循环。
田利辉认为,A股市场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晴雨表”与“加速器”,其发展状况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绑定。科技创新重构资本市场定价体系。注册制改革重塑资源配置效率。注册制推动市场定价更趋市场化,优质科技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资源配置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资本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功能,引导资金流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领域,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当前A股的上涨不仅是短期政策与资金的推动,更是中国经济转型中长期逻辑的映射。
对于市场后续走势,机构整体态度仍然较为积极。国信证券表示,近十年来,股指的顶部基本与“股基债基夏普率剪刀差”高点同频出现,尽管当前主动股基回本在途,但“股基债基夏普率剪刀差”仍在0附近,较前期高点仍有空间。从存款结构看,居民存款搬家,资金入市势头仍相对明显。
国金证券认为,受制于盈利预期的大部分权重资产仍在估值低位,盈利预期的改善带来的结构机会将会更大。而从市场定价来看,当前市场已经从银行+微盘转向对基本面趋势的定价,只不过主要集中在依赖于产业趋势的成长风格领域。
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也表示,市场突破“924”行情高点后,对于指数的长期突破仍维持乐观判断。开源证券指出,市场结构呈现双轮驱动,一是全球科技共舞下的成长品类提供强劲的弹性,二是“反内卷”牵头下周期与顺周期交易PPI修复的扩散行情。近期,在中枢抬升的过程中,A股市场呈现显著的“增量市”特征,成交额放大与资金活跃度提升成为核心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