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抗联精神从书本中走出来
创始人
2025-08-18 22:39:26
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来自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9名本科学生,日前结束了历时17天、跨越上千公里的“重走抗联路”红色主题实践。从吉林杨靖宇烈士陵园、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寒葱岭红色教育基地,到黑龙江八女投江遗址、江桥抗战纪念地、东北抗联博物馆,这段让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一一重现。

实践团成员抵达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供图

“关于东北抗联,以前只知道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这些名字,对他们的事迹也不熟悉。”实践团成员徐子铭告诉记者,“走过他们曾经战斗生活的地方后,那些书本中的文字开始变得可感可触,具象起来。”

让他感到震撼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的最后一个场景,一面墙上写满了抗联牺牲战士名录,另一面墙上写着对东北抗联精神的深刻总结: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当时的东北抗联面对着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极其艰难的处境,谁都不知道胜利在何方,但他们依旧能做到勇赴国难、血战到底”。

在伪满哈尔滨警察厅旧址陈列馆,实践团成员范韫铖看到了曾经关押赵一曼的监狱,一件件冰冷的刑具摆在面前,让他忍不住扪心自问:究竟有多少人能扛过如此酷刑。“我们在书本上学习过赵一曼写给孩子的书信,但很难想象,那样慷慨的文字是在敌人百般折磨后写下的”。

实践团成员赵星然也有同样的感受,时至今日,一路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景象还会时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当年我们的同胞遭受了日军非人的虐待,很多抗联烈士在牺牲前饱受折磨,甚至死无全尸。”她说,“这一刻我才理解什么叫革命理想高于天。支撑我们把日本人赶出中国的始终不是物质条件,只有精神力量才可以超越这种生理上的极限。”

在红石砬子和寒葱岭,实践团徒步翻越山林,走过当年抗联将士赖以生存的木屋、地窨子和哨卡,“这里冬天不防寒,夏天不防雨,可能连生火的条件都没有,因为随时会被敌人发现。”实践团成员张奇说,由于山路崎岖难行,几小时下来,大家的身体也开始吃不消,“想当年,抗联战士没有温暖的衣物,没有面包和水,甚至累了也不能停下休息,却始终没有放弃战斗。”

让实践团成员朱梓萌印象深刻的,是在参观途中偶遇的一位90余岁高龄的老战士。她记得老人对大家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好”,这个“好”既是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感慨,也是对青年学子不忘来路,传承老一辈革命事业的肯定。

“重走这段路,更让我们明白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朱梓萌说,“报效祖国不只是口号,更是行动。抗联战士为了民族解放而奋斗,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有需要我们去完成的任务和使命。”

实际上,这堂生动的思政课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实践团带队教师刘天冶坦言,很多高校教师也对这支打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4年武装抗日斗争第一枪、奋战在东北大地上的东北抗日联军不甚了解。这次实践,也让他对入党誓词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身处和平年代,总觉得那几句话离自己很遥远,不过是一段文字。但在当年,这是党对每一位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每一位党员的信仰根源。”他说,“身为高校辅导员,我们更要时刻以党章标准要求自己,成为青年学生的榜样。”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指导教师骆圣坤表示,温故而知新,重走抗联路不仅是重温历史,更是要通过行走的力量让学生理解抗联精神,将抗联精神融入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接下来,这9名实践团成员将带着自己在实践中的所听所看所想,走进学院乃至全校的课堂,让更多青年学子成为东北抗联精神的继承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对抗联精神的深入研究,让这段历史真正活起来。”骆圣坤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来源:千龙网)8月的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内灯光如织。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表演赛现场...
描写北极熊的句子 描写北极熊的...   描写北极熊的句子    1、它名叫阳阳,在它刚生下来时,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全身雪白雪白的毛...
描写夜晚天空的句子 描写夜晚天...   描写夜晚天空的句子    1、夜晚,晚风轻拂,轻轻的吹动着窗帘,星空上的明月很是耀眼,那看似小巧...
描写友情的唯美句子 描写友情的...   描写友情的唯美句子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友谊是两个平等者之间的...
描写勤奋的句子 描写勤奋的句子...   描写勤奋的句子    1、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2、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