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马路横设5个粗大的水泥墩,司机通过时如同穿行“梅花桩”。近日,有网友拍摄视频反映,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葛渔城镇一条马路上,出现5个粗大的水泥墩,墩身贴有黄黑相间的警示条,墩顶竖有减速通行的标识牌,还加装了红蓝警示灯。不少网友表示“限宽的路见过不少,像‘梅花桩’一样的还是很少见”。
有网友发视频称葛渔城镇一道路,出现多个粗壮高大的路障,仅允许小型车辆绕弯通过。图片来源:潇湘晨报对此,8月18日,葛渔城镇政府工作人员回应称,涉事公路葛马线上确实设置了水泥墩,这条路穿镇而过,之前有许多大车把路全碾坏了,并且大车经过也影响周边群众休息,群众老有反映,所以才设置了限宽墩。工作人员还表示,确有不妥之处,将尽快拆除。
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三十四条,县级或乡级政府有权在乡道、村道出入口设置限宽设施,以限制超载、超宽车辆通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如果涉事道路属于乡道或村道,当地群众生活又确实因大车受到影响,属地政府设立限宽墩有着一定法律依据,体现了其履行交通管理责任的努力。然而,积极作为也得讲求方法,限宽设施理应科学便民。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T 3381-03—2024)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T 3381-03—2024)明确规定,限宽墩应分设在道路两侧,限制宽度不宜小于2.5m。如此规定不仅是为了让限宽墩真正发挥过滤车流、保护路面的功能,也是为了保障穿行车辆的安全。但网友发在社交平台的视频显示:该路面的限宽墩布局并不常规,足足设置了三层。
这样的“梅花桩”布局,明显存在安全隐患。五个水泥墩横设在道路中间,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车辆的通行空间,并且由于中间一层的限宽墩置于道路中间,车辆想要通行只能曲线行驶。这种不科学的设计,对司机的驾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难以有效发挥其筛选车流的功能,也增加了剐蹭和堵车的风险。
事实上,限制大车通行本可以采取更为科学便民的措施。除了按照规范设置限宽墩,还可以设置符合标准的限高架,或者禁止大车通行的警示牌。方法有很多种,但绝非此种层层设防、危险且低效的做法。
交通管理是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而如何做到科学管理则考验着政府的“绣花针”功夫。只有严格遵守技术规定,积极听取并落实民众的优化意见,公共安全管理才能真正做到科学便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