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军)7月16日,湖南庆泰烟花制造有限公司、浏阳市颐和隆烟花集团有限公司签下了长沙市首张“湘林碳票”认购协议,分别认购了50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完成了10万元的碳票交易。两家企业负责人表示,购买碳票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具体行动。他们将企业收益反哺生态建设,探索“烟花燃放+碳补偿”模式,推动花炮产业绿色转型落地见效。据介绍,自2024年起,湖南稳步推进“湘林碳票”工作。截至2025年7月24日,“湘林碳票”已委托挂牌交易32.7万吨,实现交易1135宗,成交量3.167万吨,成交金额316.71万元;同时,全省通过湘林碳票抵质押融资合计超1300万元。
推动林业生态资源资产化的载体
“湘林碳票”是湖南省行政区域内权属清晰的林地、林木所产生的碳汇量,依据相应方法学,经计量、监测、审核、登记、签发等程序而制发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凭证,赋予交易、抵(质)押、融资、抵消碳排放等权能,单位为吨(以二氧化碳当量衡量)。
2024年5月17日,湖南省林业局组织林业碳票试点县申报工作。7月29日,确定怀化市、浏阳市、桃源县、炎陵县、安仁县、花垣县、金洞管理区等一市六县(市)为“湘林碳票”应用先行区。2024年12月31日,《湘林碳票管理办法(试行)》《湘林碳票审核办法(试行)》《湘林碳票项目方法学人工乔木林(试行)》共3项配套政策正式施行,为碳票开发、交易、监管搭建起完整制度框架,确保每一份碳汇量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构建起碳汇计量监测 “四梁八柱”,为全省碳票开发奠定技术根基。
“湘林碳票”不仅是推动绿色发展的 “成绩单”,更是推动林业生态资源产业化的载体。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湘林碳票”为纽带,可以拓展生态司法、文旅碳中和、会议碳中和、质押融资、跨产业融合发展等多领域碳汇产品实践,推动绿水青山在碳汇市场焕发新活力。
为扩宽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打开一扇门
今年6月14日,中国工商银行湖南湘西分行成功落地省内金融机构首笔300万元“湘林碳票”质押贷款。该贷款为“湘林碳票质押+母公司保证”组合模式,“湘林碳票”持有人为湖南十八洞名优产品经贸有限公司,在母公司花垣十八洞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担保下,该公司以手中“湘林碳票”为质押,成功获得种植e贷(茶叶)300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需求。
长沙卖出首张“湘林碳票”的是浏阳市浏阳湖国有林场。据浏阳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林场传统的经营方式主要是有计划伐木与植树造林。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很多林场已经禁止伐木,让林场少了一大笔经济来源,造成运转资金有些捉襟见肘。“湘林碳票”的出现,让林场新增了两个资金来源渠道,一是可以直接交易,二是可以作为抵质押物融资,“为扩宽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打开了一扇门”,他说。
据省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全国碳市场购买碳排放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强制购买,如重点排放单位,这些单位都有碳配额,但超出的碳排放需要到碳市场购买;二是自愿购买,有些企业赚了钱,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会购买碳排放。如浏阳两家花炮企业购买“湘林碳票”,就属于自愿。“湘林碳票”的推出,也为我省碳市场增加了新的交易品种。
激励各地探索创新“湘林碳票+”模式
据相关统计,湖南省有林地1279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3.15%,森林碳储量大。2024年,湖南省完成人工造林132.99万亩、封山育林321.89万亩、退化林修复145.51万亩、四旁植树1642万株。
今年4月,湖南正式签发的首批“湘林碳票”项目总面积为4405.16公顷,初始碳票减排量共计407776.9吨二氧化碳当量。省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按湖南省碳储量来说,“湘林碳票”发展空间还很大。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树木都可以纳入“湘林碳票”。“湘林碳票”对于森林面积、树种、增碳能力、固碳大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因为各行各业在生产与生活中都需要排碳,如果他们愿意为自己的排碳买单,林业生态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浏阳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浏阳烟花是浏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花炮无论是生产还是燃放过程中都要排碳,虽然花炮企业不属于排碳重点企业,但两家企业自愿购买“湘林碳票”,正是浏阳率先探索碳票+烟花新模式,鼓励企业将收益反哺生态建设,积极打造零碳烟花燃放示范样板的结果。
目前,“湘林碳票”已在益阳、花垣等地实现“碳票+司法”“碳票+零碳景区”等创新应用。湖南将激励各地探索创新“湘林碳票+”模式,推动购买碳票打造零碳园区、零碳机关、零碳会议。进一步完善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体系,有效破解林农守着“绿水青山”变现难的困境,实现从砍树到看树、从卖木材到卖碳汇的根本转变,让林业生态更有“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