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30天的“三伏”落幕,今年缘何早出伏?专家释疑
创始人
2025-08-18 19:52:00
0

据新华社天津8月18日电 18日,末伏的最后一天,意味着今年长达30天的“三伏”终于落幕,要出伏了。专家表示,今年的“三伏”是“短三伏”,所以出伏时间比较早。今年出伏时间比去年、前年和大前年各早了5天、1天和6天。

三伏天,又称“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的总称。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则不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

如何确定某一年的“三伏”是30天还是40天?“夏至后不久,便是伏天。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其中的‘庚’,指的是我国古代历法天干地支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下一步,是确定末伏的时间。俗语说‘秋后一庚入末伏’,说的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便是末伏的开始。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杨婧说。

今年的“三伏”很有意思,不仅终结了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的纪录,同时也开启了2025年至2036年连续12年的“三伏”30、40天交替出现的序幕。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与庚日的循环周期和每年夏至、立秋的对应时间有关。另外,‘三伏’热与不热不是由其持续时间长短而定,而是由光照、温度、湿度、降水等天气因素所决定。”杨婧说。

人们常以“秋老虎”来形容出伏之后的天气,气候特征是早晚稍显清凉,午后则延续高温。

“出伏后,气温通常会逐渐下降,但‘秋老虎’现象还会存在一段时间,这是因为暑热消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公众还是要注意防暑降温,做好自身保健工作,劳逸结合、充足睡眠、适度锻炼、合理饮食。”杨婧提醒说。(记者周润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化中国行)数字体验为非遗带... 中新社新疆和田8月17日电 (记者 应妮)数字烟花在屏幕上绽放出敦煌壁画中的吉祥纹样,观众吹气触发数...
文化中国行丨从“雨过天青色”品... 汝窑,因复杂的烧制工艺和“雨过天青”般的绝美釉色,位居宋代瓷器“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显...
闪电快讯 | 零跑汽车成新势力... 8月18日,电厂获悉,零跑汽车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零跑汽车在2025年上半年首...
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补助公示,... 来源:@究竟视频微博 【#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补助公示#...
中国智能床行业迎来品质觉醒时刻... 智能家居浪潮下,智能床作为潜力品类正加速走进大众视野,但行业发展却一度陷入 “野蛮生长” 的困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