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浪潮下,智能床作为潜力品类正加速走进大众视野,但行业发展却一度陷入 “野蛮生长” 的困境。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宣传概念模糊不清、售后纠纷频发等问题,让不少消费者对智能床望而却步。“花高价买的智能床,实际体验与宣传相去甚远,出了问题还维权无门” 成为常见的消费吐槽。这种乱象背后,是长期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的市场无序竞争,既抬高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也制约了整个品类的健康发展。
破局的关键,在于建立清晰的行业规范。2025 年 8 月 1 日,GB/T 45231—2025《智能床》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为行业发展划定了 “硬杠杠”。这项由 50 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的新国标,首次对智能床的安全性能、环保指标、噪声控制等作出详细规定:明确要求产品需配备童锁功能,运行速度不超过 50mm/s;空载工作时噪声不得高于 55dB (A),睡眠模式下非运动调节噪声需低于 30dB (A);甲醛等 5 类有害物质更被细分为 ABC 三级限量标准。新国标的落地,不仅让消费者有据可依,更推动智能床行业从 “概念炒作” 转向 “品质竞争”。
在这场行业规范化进程中,慕思的身影尤为突出。作为新国标的核心参与方之一,这家寝具行业的头部企业将自身在智能床领域的技术积累转化为行业通用标准 —— 其在 AI 算法、健康监测系统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标准中的智能化性能、数据隐私保护等条款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行业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
技术深耕是慕思参与标准制定的底气所在。2021 年至 2024 年,慕思研发投入逐年递增,2024 年更是达到 2.05 亿元,重点推进二十余项核心技术项目。其中,自动感应调节式功能床架、弹压式环境感应智能床架、智能多维调控电动床等研发成果,持续提升着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与精准控制能力。2023 年发布的 “潮汐算法” 已应用于最新智能床垫,通过 “感知 - 决策 - 进化” 的链路实现个性化睡眠体验;2025 年,慕思进一步明确 “All in AI” 战略,目标直指全球领先的智慧健康睡眠解决方案提供商,从单一产品向系统服务的转型路径愈发清晰。
如今,智能床品类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利好。商务部等 14 部门出台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将智能床纳入补贴范围,工信部等多部门《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也提出培育智能家居生态,叠加消费者健康睡眠意识的提升,行业增长潜力持续释放。在这一背景下,像慕思这样兼具技术沉淀与标准共识的企业,正成为推动行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从破解消费痛点到参与标准共建,从技术突破到战略升级,慕思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智能家居的发展,终究要回归 “以人为本” 的本质。当更多企业像慕思一样,以扎实的技术、规范的标准回应消费者需求,智能床不仅能成为家居消费的新增长点,更能让科技真正服务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而兑现每个消费者"安心入眠"的朴素承诺。
编辑:侯宜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