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唐学菲
8月13日,界面新闻发布《决战天空之城,界面智库发布城市低空经济产业竞争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统计,2025中国城市低空经济产业竞争度,50个城市中合肥排名第13。长三角城市群中,位列上海、南京和苏州之后,合肥排名第四。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合肥,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的领先城市,近两年低空经济发展迅速。全局来看,据公开数据显示,以eVTOL整机制造为牵引,截至目前已聚集近200家低空产业核心环节企业,2024年新签约21个项目,协议投资123亿元,年产值300亿元。
报告指出:“中国低空经济城市竞赛已超越简单的产业规模之争,演变为一场关于技术标准、生态定位与区域协同交融的深层博弈。”
需要看到,合肥低空经济发展亮眼的数据和产业规模背后,仍需“未雨绸缪”的是,产业链生态体系相比北京、成都、深圳、西安和上海等低空头部城市并不均衡,基础材料、核心部件等基础环节亟需深耕和发力,尚未打通低空产业“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规则输出”的闭环。
低空经济 合肥率先“起飞”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虽然只是低空经济第二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其实低空产业早已被全国多个城市争抢。
合肥,作为全国率先入局低空经济的城市之一,2023年就将低空经济产业纳入城市“6+5+X”产业集群体系中,近几年该领域的产业发展频频“出圈”。
图片来源:零重力官网一方面,全国低空试点城市合肥走在前列。2024年11月,合肥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低空经济试点城市之一。同批试点的另外5个城市分别为杭州、深圳、苏州、成都和重庆。
另一方面,合肥已基本建立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生态。上游原材料、零部件等领域、中游低空经济装备制造领域、下游低空应用领域的完整产业链,逐步形成了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体、无人机产业为支撑的低空产业集群。
产业之下,合肥集聚了一大批低空领域的头部企业。从亿航智能、零重力,到迅蚁科技、览翌航空、峰飞航空、尚飞航空,再到清华猛狮,多家全国知名的整机、零部件等航空器上下游企业在合肥落地和布局。
此外,合肥低空产业发展还率先在政策层面实现全球突破。
图片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官网2025年3月,合翼航空获得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中国低空载人飞行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这一资质允许亿航智能EH216-S飞行器在合肥市骆岗公园等区域开展常态化载人服务,单次飞行可搭载两名乘客,最高时速达130公里。
并且,据公开数据显示,合肥计划三年内建设超30个eVTOL飞行器起降点,在骆岗公园等区域打造“3分钟飞行圈”,推进垂直起降场建设以保障100架无人机常态化飞行。
50城低空角逐 合肥排名中上游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合肥虽然低空发展势头一直“声名在外”,但是低空发展前景放在目前全国50个城市的综合实力竞争中,其地位还未进入到头部城市行列。
根据界面新闻《决战天空之城,界面智库发布城市低空经济产业竞争度报告》,总体来看,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合肥在全国50个城市中,低空竞争度处于中上游。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具体到单项指标来看:
中国城市低空经济产业链一级环节均衡性,合肥排名第13,均衡性评价为不均衡;中国50个城市低空飞行器材料竞争度,合肥排名23。根据报告综合分析,合肥低空产业链发展情况方面,低空飞行器材料等环节的发展相对滞后。
据公开信息显示,截止到2024年,合肥低空产业链的重点企业落地情况:如盟维新能源、梦克斯航空、合肥航太电、羲禾航空、中电博微、北斗伏羲等航空航材、关键零部件企业;合肥亿航、零重力、赛为智能、德智航创、翼飞特等一批低空航空器整机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大都以航材制造、整机和核心零部件生产为主,缺少深耕低空飞行器材料的龙头企业。
中国50个城市低空物理基础设施竞争度,合肥排名较为靠前,位列第7。在低空信息基础设施竞争度排名第16。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合肥已建成骆岗公园、岸上草原、滨湖森林公园等30多个eVTOL、无人机临时起降点。未来还将继续建设一批起降设施,小型起降平台、中型起降场及大型起降枢纽等。此外,合肥计划建设一批涵盖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电磁、反制等基础设施,强化飞行保障体系;并同步建设低空飞行服务和监管平台,与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用航空管理部门的平台系统对接。
中国50个城市低空飞行器部件竞争度,合肥排名14;中国50个城市低空飞行器制造竞争度,合肥排名21。
合肥现虽有亿航智能和零重力等整机企业,但与北京、深圳、西安等低空飞行器制造领域的头部城市相比,整机产值规模较小,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不久前,合肥本土低空企业览翌航空完成Pre-A轮融资,由合肥市国资委旗下合肥产投独家注资,虽然融资金额已达数千万元,但这与头部城市企业动辄数亿元的融资规模仍存在差距。
中国50个城市低空应用服务竞争度方面,合肥排名19。公开信息显示,在低空应用服务方面,合肥已落地一批重点企业,如合翼航空、送吧物流、新空安等低空应用服务企业。目前合肥低空应用服务发展,主要是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和文旅观光。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中国50个城市低空产业支持竞争度,合肥排名15。根据报告,低空产业支持竞争的终极胜负,在于能否占据“标准-资本-场景”的黄金三角。从政策支持到“规则定义”,合肥也认知到重要性。联合头部企业编制低空经济行业前沿的地方标准,申报一批低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建立低空经济“合肥标准”体系等一系列动作,都被写进合肥重点产业年度发展纲要中。
长三角城市群核心 合肥区域潜力待挖掘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
根据界面新闻《决战天空之城,界面智库发布城市低空经济产业竞争度报告》分析,从城市群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广州、东莞、珠海等)与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南京、苏州、合肥、无锡等)形成低空产业发展双引擎。
目前中国七大城市群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前景扫描,合肥所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在低空发展的城市力量上“一马当先”,12城共同参与低空经济协同发展,区域协同潜力较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长三角城市群在低空飞行器材料环节(平均分79.82分) 得分较低——南京、合肥、杭州、常州、镇江、扬州、台州等七个城市的最短板都是低空飞行器材料,折射出长三角城市群在高端材料研发转化上的系统性缺失。”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不过,短板亦是“跳板”。合肥目前在低空飞行器材料的相对滞后,恰恰说明其在产业链关键环节拥有广阔的入局和突破空间。
据公开资料显示,低空飞行器的性能与成本高度依赖轻量化高强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根据企查查数据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eVTOL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69%。
趁着这一市场机遇,加速补链,未来合肥若能突破高性能材料技术,依托长三角科创资源集聚优势与区域协同,将加速构建低空“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直接卡位产业链价值高地。
此外,根据界面新闻《决战天空之城,界面智库发布城市低空经济产业竞争度报告》指出,低空经济未来十年的胜负,在于谁能率先打通“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规则输出”的闭环。
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 图片来源:合肥日报合肥作为“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向来重视城市超级场景的打造。如在骆岗公园建设全国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为eVTOL飞行器商业化运营提供试验场;开通多条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覆盖医疗物资配送、城市物流等多个领域,为低空飞行器提供实际测试环境。
未来,基于低空产业链链条上低空飞行器材料的技术研发和企业重点布局,借助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优势,合肥还将有望将技术领先、场景势能转化为规则定义权,率先和领跑构建长三角区域级的“技术-场景-规则”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