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前段时间,深圳一中学校长设计开发一套“化学麻将”,登上化学课堂,让全国网友跟着“和”。如今,上海也有“双一流”高校的“85后”教授,配套科普新书推出《118化学元素卡牌》互动桌游,边玩边学解锁新知,让化学反应变得轻松好记。
他“玩梗”还玩上了“化里有话”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将青少年中流行的谐音梗与化学元素相结合,小读者们见了爆笑出声:“禁止焦氯”“氦有谁”“一个镱”“钠咋了”……
“以化学之道,解生活之理,格万物之致……”近日上海书展期间,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50条化学原理》首发,新书作者、上海市“科普新锐人物”戴升教授解码“有温度”的化学科普,分享“从木柴到电池:化学原理点亮人类文明”。
3年前,戴升所著《118化学元素》一书问世,出版至今发行量已超50万册。此书荣获第十六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优秀科普图书、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并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图书,它的作者也获评第十六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
今年上海书展,戴升再推姊妹篇《50条化学原理》,把中学课堂里的50个核心概念,还原为50段跨越百万年的文明现场,并通过350幅原创手绘,让人一眼看懂能量流向。书中还特设中国智慧专栏,从宋代“马骑灯”到徐寿翻译《化学鉴原》,再到中国稳居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50条原理背后原来都有“中国方案”。而在历史盲盒这一专栏中,从科学家焦耳曾用啤酒桶做实验,到格罗夫“本是律师却成院士”,这些科学“八卦”也让化学原理长出了新面孔。
“如果今天你的手机只剩10%电量,你会焦虑吗?”这部科普图书打通课堂内外,穿越能源简史,形成一堂跨越百万年的化学公开课。读者从中可知,从古人点燃木柴取火,到今天锂离子电池为生活提供源源动力,能源利用的每一次飞跃背后,都离不开化学原理的支撑。在解读现场,戴升教授也以“电量焦虑”开场,迅速把观众带进“能源焦虑”的时空长廊:170万年前元谋人守护火种的“火种焦虑”、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下的“黑色焦虑”,再到当下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
究其原理,戴升用3段能源革命的故事,串起火与木柴、化石燃料、氢锂双生的化学逻辑,讲述如何以化学视角理解能量流动、驱动技术演进。最初,纤维素燃烧使得化学键重组,第一次把能量守恒写进人类教科书;煤炭与石油的高能量密度,让热力学的第一定律驱动蒸汽机和内燃机,也埋下熵增与气候变化的伏笔;而氢燃料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双子”,则以90%以上的转化效率,为碳中和探索出破局之路。
戴升告诉小读者,“化学原理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人类与能量对话的语言。”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王雪表示,将持续深耕“青年科学家原创科普”赛道,以《50条化学原理》为新起点,推出“化学与中国”系列融媒体课程,助力“双减”与“双碳”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加法,为青少年点燃“热爱科学、崇尚创造”的创新火种。
原标题:《“化学麻将”会不会打?上海“85后”教授用118个化学元素卡牌“玩梗”》
来源:作者:徐瑞哲 金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