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中药材仿佛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大自然宝库,有翱翔天际的,有奔走陆地的,有畅游水中的,也有扎根泥土、攀附悬崖的。它们形态各异,质地不同,有的如拳头般厚重,有的却细小如砂。正因如此,我们要因材施法,尤其是颗粒细小或带有绒毛的药材,在煎煮中药的过程中应格外用心。
那些颗粒细小、松散的药材,在煎煮时容易让药汁变得浑浊,还可能黏附在锅底烧煳。这时候,用纱布将它们包起来再下锅,就能避免问题。像车前子、葶苈子、海金沙、青黛、夜明砂、五灵脂、蚕砂等,都属于这一类。青黛尤为特殊,它本身不溶于水,若散落到药汁中会漂浮在表面,口感极差,但它对咽喉炎有奇效,许多老中医都爱用它来治疗慢性咽喉炎。
还有一些药材满身绒毛,煎煮时绒毛会脱落,难以彻底过滤,喝下去可能呛得人直咳。这类药材中,辛夷、旋复花、枇杷叶最常见。枇杷叶虽然能入药化成甘甜的枇杷露止咳,但若背部绒毛未除干净,反而刺激咽喉。南北朝《雷公炮炙论》云:“凡使枇杷叶,须火燎去毛,布拭净,否则令人咳。”古人有火燎、竹刷、粗布摩擦等多种去毛法,但都费时费力。如今,虽然有了现代化工艺,仍难免有少量绒毛残留,所以包煎依旧必要,让人免受呛咳之苦。
质地轻浮的中药材也常需要包煎,比如秫米和马勃。秫米即高粱米,淀粉含量高,久煎容易煳化粘锅;马勃是菌类药材,孢子会扩散到药汁中,影响口感和疗效。包煎既能防止烧煳,也能避免药汁中混入不该有的成分。
还有一些矿物类药材也要用纱布袋包煎。阳起石质地重,易沉底;赤石脂为黏土状,容易悬浮;灶心土含杂质多,若直接下锅会让药汁混浊甚至夹带杂物。包煎不仅让煎煮过程更顺利,也让药液更清澈安全,口感更好。
在医院配好的中药,药房往往会提前将需要包煎的药材独立封装。但有些传统药店,药材并不会预先处理,这时患者就需要自己将特定药材放入纱布袋中。哪些该包,哪些不该包,没有专业知识很难分辨,所以离不开医生或药师的指导。
简而言之,如果在一服中药包里看到包煎药纱布袋,千万不要撕开,纱布袋直接和其他中药一起煎煮,如果担心纱布袋漂在水面,把它埋在众多药材的中间层,这样就不会发生煎煮不透的情况了。小小一只纱布袋,凝聚着中医药几千年的实践智慧,承载着药效与安全的双重保障。朱为康(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五科行政主任)
上一篇:老爷叔的“做派”
下一篇:房山区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