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行日报
选优配强用好农村“领头雁”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头雁储育·队伍提优”工程,选优配强用好农村“领头雁”,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
全链条发力,建好后备力量“蓄水池”。推行市级领导包县联乡、县级领导包乡联村、乡级领导包村联户、村级领导包户到人“四包四联”机制,实地走访群众40余万户,为村级组织储备农业种植、企业经营等各类人才10.6万人。严格村级评估初审、乡镇(街道)考察复审、县级资格联审并备案入库程序,从村人才库中择优储备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后备力量4797人、1.37万人。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机制,动态增补、半年调整,122名不适宜任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被取消资格,13人降格调整为村“两委”其他干部后备力量,累计培养57名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25人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
全要素提升,打出教育培训“组合拳”。健全完善以“市县乡三级党校+行业部门+农民夜校”为主体的“五级联训”体系,利用67个乡镇党校、563个农民夜校、108个实战实训基地,采取课堂式、案例式、实训式、帮带式、点餐式等方式,今年已累计培训11期3000余人次。推进“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2021年以来1850名农村“两委”干部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73%。建立“治理能力+产业发展”双导师帮带制度,926名帮带导师与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优秀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精准结对,确保每人每年培训不少于12天或90个学时。
全覆盖强化,筑牢日常管理“防火墙”。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违纪违法问题专题研究,梳理出村“两委”干部廉政风险点11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和“三资”监管“两个平台”规范化使用,专项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倒逼村党组织书记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目前,全市227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纳入平台,今年已交易5554笔,成交金额2.49亿元。推行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制,清单化管理村级“小微权力”事项28项,着力构建权责明晰、运行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基层权力运行机制。
全方位投入,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建立健全申报创星、审核评星、公示亮星、上报验星、动态调星“五步评星”程序,协调市县财政连续3年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星级补贴541.45万元。规范村“两委”主干报酬待遇,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均达到23.7万元,村主干报酬实现基本按月发放、绩效报酬差异化发放。做好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拔招录招聘工作,今年决定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专项招聘18名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切实打通村党组织书记上升通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成为农村“领头雁”。(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