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各地持续优化楼市政策,力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同时,加快部署城市更新,不断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
专家表示,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开展城市更新,有助于存量提质增效、激活内需,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
多地楼市政策持续优化“上新”
近期,多地楼市政策持续优化“上新”,助力房地产市场从增量扩张到存量焕新的深刻转型,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8月15日,海南省发布楼市新政,提出稳妥有序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8月13日,天津市推出购存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新举措;8月8日,北京市出台楼市新政,符合条件的家庭在北京五环外不再限制购房套数;近日,上海全国首个商务楼宇更新专项政策落地;厦门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改造指导意见正式实施……
“不仅利好北京五环外的楼盘,对我们五环内的楼盘也是利好。新政落地当天,我们楼盘的访客量明显上涨。”北京南五环内某次新楼盘销售经理于瑶告诉记者,在一系列楼市政策助力下,其所负责销售的楼盘去化率已近50%。
北京东五环外某新楼盘销售经理刘潇告诉记者,北京楼市新政落地后,到访的客户量较此前增长超两成。她告诉记者,该项目于今年7月中下旬开盘,目前小户型住房已经基本售罄。
多孩家庭定向支持、房票安置模式创新突破、以旧换新加速循环,从降低购房门槛到减轻房贷利息负担,从出台“好房子”规范标准到加快消化存量商品房……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多地创新政策持续降低购房门槛,政策助力不断转化为居民购买力。
“各层面楼市政策持续优化上新,为市场增强了信心。”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向记者表示,8月上旬北京再次出台楼市新政,信号意义明显,上海、深圳有望跟进。
“目前来看,城市更新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预计下半年各项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落地。同时,各地还将继续聚焦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以及专项债支持存量房收储等已出台政策的有效落实。”陈文静认为,当前推动市场止跌回稳仍是房地产政策核心目标,各地楼市政策还将持续优化。
城市更新让城市更有活力
“每一个店铺、每一个展览、每一处装置,都与大吉巷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呼应。消费者在这里既能购买商品,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海地产北京新城公司大吉巷景观负责人方红梅表示。
记者从中海地产获悉,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后首个标志性城市更新工程,北京大吉巷总体量达36万平方米,历经9年改造,成为集文保、商业、商办、绿地为一体的综合体。5月25日开业当日,大吉巷吸引了20万人次客流,至今总客流量已超500万人次,成为北京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创新实践样本。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简单翻新,更要以创新模式唤醒老城生命力。”中海地产北京新城公司副总经理、大吉城市更新项目总负责人孙齐林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赵秀池向记者表示,城市更新让城市更有活力。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产业导入、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协同推进,让城市旧貌换新颜;另一方面,各地要因地制宜,按照城市人口的变化,调整土地与房地产供应,平衡供求关系,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对记者表示,近期,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城中村及旧城改造项目也进入密集施工与规划落地期,城市更新呈现提速态势。他预计,未来几年,一线城市的城市更新节奏仍有望继续加快。
构建发展新模式筑牢发展根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8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文表示,当前,我国城市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加快推动城市动能转换。着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和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其重点是匹配需求的高质量供给。今年以来,政策进一步从短期提振转向长效机制构建,尤其是住房供应体系的完善推进,为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说。
倪虹表示,城市中积累了大量建筑、设施和土地等资源,要激活城市存量资源资产潜力,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
“预计细化支持性政策将逐步落地,加速推动城市更新。综合看,促需求、去库存、防风险,政策闭环正在形成,长效机制已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联通。”严跃进表示,展望下半年,各方将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组合拳”的累积效应将持续显现,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望加快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