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17日讯(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孙志惠 饶亮) 近年来,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结合作业特点,成立措施运行、控躺井等项目组,科学执行作业计划,通过强化作业过程管控、加强作业物料管理、从严质量问题追溯、严格把关作业井结算,实现管理水平稳中有升、作业成本有效控制。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临盘采油厂作业成本7943万元,低于预算进度724万元。其中,作业劳务费用较同期下降320万元,作业材料费较同期下降309万元。
临盘采油厂以措施运行项目组为平台,充分发挥区块长一体化分析决策技术优势,优化措施论证流程,通过三级审核模式,推进注水井培养、停产低效治理、薄差层认识、高含水剩余油认识与挖潜,为形成科学有效作业计划夯实基础。
为督导计划高效执行,临盘采油厂通过“初报—初审—复审—核定”等四个步骤合理安排作业工作量,将效益排序靠后、工艺复杂的井延后实施,提升计划内工作量可实施性。同时,利用“甘特图”开展周督导,组织对未按工期实施或超周期井进行分析和跟踪,及时优化不合理工序,实现提速提效目的。截至目前,该厂总作业频次同比下降,措施经济有效率稳中有升,作业计划符合率由往年的80%提升至95%以上。
近年来,临盘采油厂始终坚持“质量不落实即失职,作风不扎实即渎职”理念,在持续做好协调保障的基础上,向解决技术问题延伸,有效提升作业管理水平。
他们加强作业运行管理,创新采用“周专项运行会和日作业运行会”并行的双轨作业对接会方式,遵循“问题不过夜”的原则,对疑难问题、动力运行、工序执行进行指导,组织对长周期井进行分析,对疑难且效益低井及时叫停。
在质量把控方面,他们由采油厂首席专家牵头,全方位开展躺井治理工作,编制印发《临盘采油厂控躺井管理规定》,搭建厂级躺井运行系统,实时跟踪待作业、正作业、已完井三个维度产量影响情况,让躺井治理有数可查、有据可依。
针对重点躺井和短周期躺井,技术管理部、工艺研究所、机采装备服务部等单位组成专家团队,深入现场进行“刨根问底”式会诊,做到随躺随会诊。同时,根据躺井情况深入管理区驻区帮扶,开展举升工艺设计优化、躺井作业前预诊断、异常功图分析等工作,提升管理区技术人员的维护意识和管理水平。
据统计,上半年,专家组累计现场会诊78井次,累计驻区躺井帮扶48井次。采油厂全口径躺井184口,躺井率1.62%,短周期井49口,对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5口、0.54%、13口。
遵循作业材料“严管巧控”原则,临盘采油厂固化“管理区-技术管理部-生产管理部”三级上报流程,由生产管理部、技术管理部共同把关成本用料的计划形成、用料发放,指导长寿命管杆投入,搭建材料汇总平台,组织超预算用料分析,把关工具技术标准,定期提示费用进度,确保作业材料费用与作业井质量、生产进度相匹配。
针对机采装备服务部可穿衬修复油管存量大、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充分考虑采油厂管杆投入现状,申请采用新管杆预算资金投入到外修内衬油管,既盘活闲置油管资源,又增加长寿命管柱保障,为采油厂长效投入提供坚强保障。
上一篇:精准发力,作业质量再升级
下一篇:为老油区开发找到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