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17日讯(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高洪涛) 今年上半年累计减少作业井38井次,30天作业成功率攀升至98.2%,小修转大修井次同比减少8井次,节约大修投入300余万元……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聚焦质量进步标准提升,以强化源头设计论证、创新工艺技术配套、构建严实监督体系为抓手,全面提升作业质量。
孤东采油厂将强化源头论证视为质量跃升的基石,建立地质、工艺、经营一体化联合论证机制,依托“一仓四库”油藏经营管理平台,从基础地质认识、动态流线分析和剩余油分布状况入手,推动开发措施实现从被动“摸排”向主动“培养”的转变。
地质技术人员利用措施评价系统事前算赢,以油藏需求、复杂程度和效益评价为基准,优化作业实施顺序,从源头上保障措施“干一口,成一口,有效一口”。上半年,实施各类措施93井次,增油1.86万吨,单井增油同比提升201吨。
与此同时,该厂由工艺、监督、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原井解剖分析小组,建立分析管理平台,压减了无效作业井。技术管理部高级主管张友振介绍,今年以来,采油厂多次作业井同比减少51井次,减幅19.2%。
油气生产过程中,高质量的防砂措施是保障后续作业措施见效的基础。面对老油田日益复杂的井况,孤东采油厂根据作业措施井特点,重点聚焦作业过程中防砂操作及油层解堵过程等关键环节,优化工艺配套,提升施工标准。
针对不同油层特性与生产矛盾,技术人员实施差异化防砂配套,为油井量身定制防砂方案。目前,该厂累计实施差异化防砂38井次,增产7651.3吨,平均单井日液量提升至24.5立方米。
围绕小套管井筒受限难题,他们创新应用“空井筒免钻塞涂防”技术,通过优选抗压强度大于9兆帕的新型涂料砂、优化施工排量与携砂比,成功建立高强度人工井壁,增油效果明显。
质量管控,监督为要。孤东采油厂与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创新合作模式,整合69名专业监督人员和59台作业设备,实施监督平台一体化运行,着力构建全程受控、责任分明的作业质量“防护网”。
不仅如此,监督的“严”更体现在对工具质量的管控上。他们严格下井工具质量验收及产品质量问题追责,重点对管杆、下井工具等实施质量抽查538批次,查出各类质量问题33个。通过退换货以及追加赔偿处理不合格物资共计12批次,挽回经济损失147.62万元。
上一篇:奏响民族器乐传承创新乐章(图)
下一篇:以管理提效抓实成本“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