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好城市发展“五个转变、五个更加”重要原则
创始人
2025-08-18 02:30:39
0

●谭小攀 梁思凡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城市发展的“五个转变、五个更加”重要原则,科学回答了城市建设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内在要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之举;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是推动城市高标准更新、高水平运营、高效能治理的重要基础;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是健全城市工作格局、更好形成合力的有力保障。“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是做好城市工作的辩证法,坚持好城市发展五大重要原则,才能不断提升城市工作的科学性,赢得城市发展的优势和未来。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要转变以往“见物不见人”、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民建”和“为人民”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精准回应人民群众诉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适时调整以往城市建设更侧重于水、电、路、网、园等基础设施硬件扩张的传统发展路径,从“以物为主”的投资转向“以人为核心”的投资,从物的城市化转向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要紧密贴合城市空间重构、功能升级、品质提升、安全强化的系统性需求,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为导向,把人民群众关于教育、医疗、出行、住房、养老等核心诉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考量因素,不断优化生活环境、营商环境、政务环境,让现代化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

从物质形态上看,城市是更为先进的空间组织方式,通过对城市的平面规划和竖向设计、风貌管控,实现各类功能有机布局、高效运行、协调有序,但人口持续集聚导致城市规模过大,超出资源、环境、管理承载能力,就会出现“大城市病”。城市规模不是越大越好,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核心在于集约高效。要以存量空间为重点,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从规模、结构、布局、时序、技术、管理等多个维度,创新城市空间生产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空间效率和运行效率。要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走出片面追求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基数增加、经济体量扩张的大拆大建粗放型发展模式,走向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生态环境的精细精品集约型发展模式,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度。要以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为抓手,实现城市结构优化、品质提升、文脉赓续、治理增效,推动城市功能、业态、品质迈上新台阶;通过深挖存量资源潜力,在既有空间内实现民生改善与产业升级,用精简高效的模式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

我国城市体系庞大,各级城市在自然禀赋、基础条件、产业特色和文化底蕴上差异显著。过去城市发展动力单一,过度依赖房地产和大规模新城新区开发招商引资,不仅造成了产业同质化竞争,更导致了城市风貌千城一面的困境,削弱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基于对城市多样性的深刻认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依托自身优势做好“特”字文章,科学把握抢位发展与错位发展,增强城市内生动力、塑造竞争优势,有效避免同质“内卷式”竞争。要突出产业特色,以建设创新活力城市为目标,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借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激活新动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寻求突破。要彰显文化特色,凝聚文化软实力,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与自然景观,留住城市“基因”,并将深厚的人文底蕴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市发展新画卷。

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

进入现代化城市建设新阶段,城市工作重心将从建设为主转向治理为重。这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回应新时代居民需求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对城市生活品质的期待已从解决“有没有”的基础问题,提升为追求“好不好”的更高标准,对生态环境、功能布局、公共服务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大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要通过创新治理理念、模式与手段,特别是推动治理的精细化、法治化、智慧化,让城市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一要创新治理手段,深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推进法治、公安、应急、市政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二要筑牢安全防线,强化高空消防能力,加快老旧管线改造以消除隐患。三要守护生态本底,以历史视野保护自然风貌,建设高品质生态空间,杜绝破坏性建设行为。四要夯实社区基础,推动治理重心和资源下沉社区,提供精准化服务。五要强化制度保障,加强党建引领,坚持依法治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善用市民热线等机制解决群众诉求。

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城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安全各方面,贯穿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面对现代化城市建设新要求,要摒弃片面追求短期、局部、单一效益的旧思路,树立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协调。这意味着要以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城市发展,避免“顾此失彼”或“政策打架”,确保政策目标协同贯通,确保各项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各部门的政策执行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城市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二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从城市要素、结构和功能维度深入研究重大问题,确保政策协同并适配城市定位。三要强化规划实施动态管理,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各地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差异化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苏超”欢乐经济席卷南京 (来源:新华日报) □ 南京分社记者集体采写 17日晚的南京奥体中心,声浪阵阵,江苏省...
向“智”而行,新型工业化“加速...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徐晋) 8月15日,“数动金陵 智造未来”南京市中小企业数字化...
古代八百里加急这么的赶 为何不... 还不知道:800里加急为何不用飞鸽传书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
百日燃情,铸就“苏超”传奇 (来源:新华日报) 8月17日,南京珠江路商圈的电子大屏现场直播南京和盐城的比赛,吸引众多市民...
机器人赛场试错是为了服务人类不...   “为啥机器人撞人了?因为它跑太快,信号都超出遥控范围了”“天工能自主奔跑,这是它的加分项”“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