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直播亟待从价格竞技场转向服务体验馆
创始人
2025-08-18 02:30:48
0

(来源:千龙网)

据《工人日报》报道,“下单立减,数量有限”“全年无加价,落地0自费”“一家三口出行,酒店免费升级”……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在主播们快节奏、高密度的营销话术带动下,不少游客选择在平台直播间订购旅游出行产品。然而,一些直播间销售的旅游产品存在信息展示模糊、虚假宣传、随意加价等问题,不少消费者遇到“买得容易预约难”、要求临时补差价等情况。

当“限时秒杀”“买一送一”的促销口号充斥直播间,旅游产品正在被异化为促销商品。主播们用倒计时制造紧迫感,以限量优惠刺激冲动消费,却鲜少有人提醒:旅行不是拆盲盒,服务承诺不该沦为概率游戏。这场由算法驱动的流量狂欢背后,折射出的是价格战对旅游品质的持续透支,更是行业信誉被集体典当的深层危机。

旅游直播的异化现象源于价值逻辑的错位。传统旅游销售中,行程规划、服务细节、合同条款需经反复确认;而在直播间里,15秒的秒杀节奏根本容不下信息对称的空间。商家将核心服务条款压缩成悬浮在屏幕角落的灰色小字,主播用“酒店免费升级”的模糊承诺替代具体房型说明,这种刻意制造的信息落差,本质上是通过降低透明度来维持低价幻觉。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家已形成完整的钓鱼套路:先用绝对化承诺完成引流,再以“核销需补差价”“预约需另付费”等隐形条款实现二次收割,这种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深层矛盾在于监管体系与业态创新的结构性脱节。现行《旅行社条例》对法人主体的规范难以覆盖直播生态中大量个体带货者,而平台将旅游产品伪装成“家居饰品”类目的操作,更暴露出类目审核与内容监管的割裂。当技术漏洞成为规避监管的通道,当秒退款承诺异化为欺诈行为的护身符,单纯依靠消费者提高警惕显然力有不逮。近期多地试点的旅游产品直播间“熔断机制”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语义识别技术实时比对主播话术与商品属性,一旦检测到“零自费”宣传与合同中的附加费用条款矛盾,系统自动触发下架。这种穿透式监管正是破解“宣传归宣传、合同归合同”行业乱象的治本之策。

回归服务本质才是行业破局的关键所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从“退票风波”到“口碑逆袭”的案例证明,旅游产品的终极竞争力不在价格标签,而在于危机响应时展现的诚意与担当。眼下亟需建立主播与旅行社的责任捆绑机制,确保直播间宣传主体与实际服务主体一致,杜绝踢皮球的灰色空间。对于景区而言,与其在直播间竞逐低价,不如深耕内容创新:通过VR实景展示消除信息差,借助文化讲解提升产品附加值,运用预约系统科学调控客流。这些举措或许不如“买一送一”的标语抓人眼球,却能构筑真正的竞争护城河。

站在行业转型的十字路口,旅游直播亟待从“价格竞技场”转向“服务体验馆”。监管部门需要明确“宣传即要约”的原则,将直播间话术纳入合同审查范围;平台应当建立旅游类目专属审核通道;消费者则需牢记“反常低价必有蹊跷”的市场规律。只有如此,旅游直播才能真正释放其“先体验后出行”的独特价值——毕竟,诗与远方从来不该是算法操控的概率游戏,而应是值得用心经营的美好承诺。

供图/王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苏超”欢乐经济席卷南京 (来源:新华日报) □ 南京分社记者集体采写 17日晚的南京奥体中心,声浪阵阵,江苏省...
向“智”而行,新型工业化“加速...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徐晋) 8月15日,“数动金陵 智造未来”南京市中小企业数字化...
古代八百里加急这么的赶 为何不... 还不知道:800里加急为何不用飞鸽传书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
百日燃情,铸就“苏超”传奇 (来源:新华日报) 8月17日,南京珠江路商圈的电子大屏现场直播南京和盐城的比赛,吸引众多市民...
机器人赛场试错是为了服务人类不...   “为啥机器人撞人了?因为它跑太快,信号都超出遥控范围了”“天工能自主奔跑,这是它的加分项”“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