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军 郝云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思想武装无止境。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必须讲深讲透讲活,把鲜活的思想讲进广大学生的心里,让鲜活的思想真正成为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催化剂”“指南针”。
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要求思政课教师牢牢把握先进思想的鲜活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这与“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之马克思断言有异曲同工之妙。思想的产生绝非空穴来风,也非主观臆断,而是从实践中来,着眼于解决时代之问、满足时代之需,因而必然具有天然的鲜活性。实践中,少数思政课教师罔顾党的创新理论、先进思想的鲜活性,为思政而思政,甚至把原本鲜活的思想讲成枯燥的条文、憋闷的概念、无趣的名词等等,让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遑论知其所以必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政课教师唯有深刻认识先进思想的鲜活性,在掌握思想体系的基础上,把握思想的内在鲜活性,始终立足时代、遵从实践,才能让学生深感思想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脚踏实地的,进而锲而不舍、钻而弥坚,变“要我学习思想”为“我要学习思想”,在日复一日的思想学习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
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要求善用鲜活的案例、新鲜的事例讲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从实践中来、从人民中来,以实践发展、人民创造为坚实基础。因此,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鲜活,就要善用鲜活的案例、新鲜的事例来佐证,推动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宣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尽可能列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城乡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新鲜事例、案例,让学生深刻体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魅力与实践伟力。鲜活的案例打动人,新鲜的事例吸引人。善于用故事讲政治,精于用案例、事例论证思想,才能让学生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中,进一步把握思想的体系、精髓、要义与实践要求。
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要求在宣讲过程中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要注重方式方法。例如,思政课教师主动变“满堂灌”为“议事会”,在主题既定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能让道理越辨越明晰,思想越讨论越笃定,让学生对先进思想更加信之弥坚;又如,采取模拟式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领会先进思想的时代性、创新性、人民性。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注重人工智能的运用,让学生足不出教室,就能广知天下事、细悟事中理,无疑更加有利于学生感悟思想,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要求统筹兼顾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也是新征程上思政课教师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要求在做精做细学校“小课堂”的同时,做实做活社会“大课堂”,实现二者有机结合、完美融合。例如,在学校课堂上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道理哲理学理讲清楚、说明白的基础上,组织带领学生走向基层、走进乡村,在眼见为实中感受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之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新面貌,就能进一步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加自觉主动地用先进思想凝心铸魂、培元固本,守正创新、锐意进取。
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要求构建家校社协同一体宣讲思想新格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然而,如果只有思政课教师单打独斗,必然事与愿违、效果不佳。尤其在强调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当下,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同样需要家校社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学校既要让思政课教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也要广泛施行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其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学校思政全覆盖、全囊括;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家庭思政的第一责任人,学生回到家里后,家长要有意识地将身边事与鲜活思想相关联,使学生明悟思想的现实鲜活性;社会育人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与志愿者要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学生深感鲜活思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家校社协同一体,就必能进一步提升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单位:中共荆门市委党校、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