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吉林网)
转自:中国吉林网
8月15日,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在长春农博园盛大开幕,为期10天。作为本届农博会重磅推出的展馆——吉林省文化非遗馆也同时开馆。
今天的非遗主角,是缸窑传统制缸烧制技艺。
据《缸窑镇志》记载,吉林烧窑历史可上溯到康熙元年。东北冬季漫长且天寒地冻,人们需要储存食物。“闯关东”的手艺人便利用吉林优质黏土,开始做缸,算下来已有300多年历史。2007年,“缸窑传统制缸烧制技艺”入选吉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吉林缸窑原料优质、工艺复杂、釉色美观。吉林大地的黏土富含硅、铝等矿物质,质地细腻、粘性好,经挖土、捣土、制坯、阴干、修坯、上釉、装窑、烧窑八道工序,才成为兼具使用功能与艺术价值的陶瓷制品。
展会现场,陶瓷茶具、酒具、罐子、摆件、文化用品等琳琅满目,让这个展位前总是围满了人。
展品中既有仿照伪满皇宫博物院藏品烧制的帝王黄三足风纹炉,也有精雕细琢的陶珠手串,更难得的是将制瓷工艺与地方文化相融合。
这件瓷器上的图案是吉林雪乡。瓷缸表面细腻光滑,泛着柔和的光泽,仿佛月光洒在大地。屋顶与院墙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静谧又宁静。偏偏又有一个行人踏雪夜行,身后留下一串脚印,为画面平添几分生趣。
现场喧嚣,但创作者们心无旁骛地执笔描绘,在塑胎后的陶器上勾勒出青花斗彩,成为农博会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你走进农博园,不妨停下脚步,触摸这带着窑火余温的传承,让吉林缸窑的故事继续传颂。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丛鹂锐 文图
后期 张铭淇
初审: 赵新
复审: 郭帅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