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回到新闻的原点,让真相不再有盲点。今年的上海书展,有一本特别的新书来自解放日报深度报道团队。
8月17日,原点栏目同名新书《原点——相信抵达的力量》(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在上海书展举办了新书发布会。新书首发现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原副社长、高级编辑李泓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研究员杜骏飞与解放日报原点栏目主编王潇,带领读者一同回到新闻的“原点”,探寻时代喧嚣中深度报道的意义。
“回到’新闻原点’其实是要回到新闻的第一性。”杜骏飞说。在他看来,新闻的第一性指的是“新闻以人民为本”。李泓冰同样提到,“我们说新闻回到人,其实就是指回到现场、回归真诚,回到人民群众对媒体的期待。”
这正是原点栏目十年如一日坚持“直抵现场、回到原点”的理念。去现场、做深度报道,其实就是在做一件事:让新闻不只是流量的碎片,而是能穿透喧嚣的力量;让报道不只是一时的热点,而是能沉淀下来的时代印记。
这也是原点栏目出版《原点:相信抵达的力量》这本书的初心 —— 既要分享新闻人的实践与思考,更要邀请每一位读者相信:对真实的执着、对现场的抵达、对人心的关照,永远有穿透时光的力量。
嘉宾李泓冰在活动现场。 赖鑫琳 摄在回答主持人提问“时代变迁背后,什么是新闻业的变与不变”时,作为曾经常年奋战在一线的资深记者,李泓冰感慨,很多地方的局部性突发事件难以看到媒体的独家调查报道,看不到对新闻原点的挖掘,这是当下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新闻'原点'不应成为报道'盲点'。”无论技术、平台如何变迁,不变的应该就是对新闻内核的追问,对第一现场的还原,对真相的报道。
杜骏飞则指出:“能从事纯正的新闻业的人极少,类似于’天选之子’——这里的逻辑是,他必须是这个时代的良知,又是这个时代的诗人,有一颗追求美好、追求公正、追求秩序,保卫社会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心,这才能做好深度报道。”在他看来,主流媒体应该有一种担当——重塑新闻的价值观和新闻的价值评判标准,“尤其是要把这种标准与大众嗜好隔离开,以此来引导人民,发展社会,维护新闻的公共精神。”
嘉宾杜骏飞在活动现场。 赖鑫琳 摄书展现场,有不少读者在展台前驻足购书,尝试了解这个希望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穿透喧嚣、传递真相的新闻团队。原点栏目是2016年上线的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的深度报道栏目,自成立以来,原点以“直抵现场,回到新闻的原点”为宗旨,在时代变迁中保持灵敏观察,坚持记录,诞生了不少有思想张力,被广泛传播的新闻作品。
书展现场,排队购买新书的读者。赖鑫琳 摄由原点记者共同书写的报道集《原点——相信抵达的力量》,精选了原点栏目近十年来30多篇具有时代坐标意义的深度报道,以兼具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笔触,立体呈现了中国社会十年间的脉动轨迹。
正如原点栏目主编王潇在活动现场的介绍,这个深度报道团队对于新闻“原点”的追求分为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回到事实的原点。就是回到新闻的现场,找到当事人。但越频繁抵达现场,就越够感受到很多事情不能急着下结论,新闻事件背后常常比想象的更复杂;第二个维度,是回到问题的原点,去追问新闻背后更具公共性的本质问题;第三个维度,是回到人心的原点。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从原点的稿件里看到里面人的选择,人性的复杂。只有记者尽可能地贴近新闻现场、贴近人,才能理解人、呈现人,而不是评判人。
新书签售现场。赖鑫琳 摄原标题:《翻开《原点》:新闻不只是流量的碎片》
栏目主编:王潇 文字编辑:王潇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楚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