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肖莹佩 雷倢
8月17日晚,成都夜空,绚烂烟花又一次绽放。与水共舞、熊熊燃烧的世运火炬,在观众的深情瞩目下缓缓熄灭。
11天,我们在烟花下欢聚,又在烟火下道别。圣火虽熄灭,筑梦不停歇。
闭幕式现场。华小峰 摄8月7日至8月1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运动员相聚蓉城,一幕幕拼搏瞬间成为记忆,一声声鼓掌喝彩定格永恒,一段段珍贵友谊传递温情。
成都世运会是继成都大运会后我国西部地区再次举办的大型国际综合性赛事,四川又一次向世界呈现了一场具有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巴蜀韵味的体育盛会,以此为窗口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成都世运会是历史上最棒的一届世运会。”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数次赞不绝口。
体育承载梦想。成都世运会,让梦想落地,让华彩绽放,让未来生辉。
十多天里,运动员们挑战极限、突破自我,诠释运动无限的多种可能。
无限,体现在被刷新的赛事成绩中。
截至8月16日,成都世运会产生233枚金牌,共有81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登上领奖台,累计打破18项世界纪录。
成都体育学院游泳馆内,中国队屡传佳绩。胡瑶瑶、舒程静、许艺川、谢文敏组成的中国队,以1分07秒99的成绩获得女子4×50米水面蹼泳接力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自由潜水项目中,龙邓喜、黄诗雨两位“00后”小将,在男子动态无蹼FFS1-FFS2、女子动态有蹼FFS1-FFS2决赛场,双双登顶,两项新的世界纪录由此诞生。
让世界潜水联合会主席安娜颇为震惊的是,该场馆四天的比赛中,救生、自由潜水、蹼泳三个项目连续刷新13项世界纪录、9项赛会纪录。“场馆的设备设施和赛会组织,是精彩赛事的保障。”
2025年成都世运会救生项目比赛现场。向宇 摄速度轮滑公路赛上,西班牙选手约翰·古斯曼以9.53秒冲过终点,夺得男子公路赛(100米争先)冠军,打破该项目尘封7年的世界纪录。同样来自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佩拉则斩获男子公路赛(10000米积分)金牌,这名37岁老将四次征战世运会,终于梦想成真。
高久尚在比赛中。郝飞 摄多名川籍运动员成为赛场亮点——高久尚首次参加国际大赛,在武术套路男子长拳-刀术-棍术全能比赛中,一路高歌猛进,用三个单项全部第一将金牌收入囊中;尾波滑水自由式项目,开幕式点火女孩徐露以69.56分摘金,实现从“点火台到领奖台”的72小时传奇;16日举行的自由式轮滑男子速度过桩决赛,张颢、付裕包揽冠亚军,前者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此前曾在杭州亚运会上摘金。
开幕式 “点火女孩”徐露比赛现场。向宇 摄321名运动员,28个大项152个小项比赛——本届赛事是我国参加世运会以来参赛规模最大、参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在8月13日赛程过半时,中国代表团以单日4金2银的表现,历史性突破20金大关,刷新了1997年创下的17金纪录。
无限,也体现在多种不设限中。
项目不设限。历史悠久的武术和龙舟首次作为正赛项目亮相,所有场次门票早早售罄;无人机竞速、棍网球等“冷门神技”一键“破圈”,掀起小众项目热潮。
年龄不设限。从68岁的射箭运动员到13岁的壁球运动员,年龄跨越55岁的选手们,在世运会上共同演绎精彩。13岁的殷子媛是世运会年龄最小的选手,国际赛场的实战教学,让她的奥运梦更近一步。
人生不设限。身为产品经理的自由潜选手唐珂,“赛比完了、PPT还没做完”;荷兰拔河队员文森特和妻子都是农民,“晚上抽时间训练”。不同职业选手闪耀赛场,勾勒出更广阔的人类体育运动图景。本届成都赛会是残疾人比赛项目第二次纳入世运会,赛事设项和参赛规模均超上届。
运动无限,无限可能。举办世运会的最初构想,就是让运动员们有机会在更大舞台上展示竞技水平,并吸引关注。本次世运会赛场精彩不断,许多全新项目走进大众视野,有6个项目已进入洛杉矶奥运会。正如何塞·佩鲁雷纳所说,“这是世运会的骄傲,也是成都的骄傲。”
闭幕式上,一段本届世运会精彩视频回顾,带领观众重温这场体育精神与文化融合的盛会。
过去十几天里,赛场欢呼与文化脉动同频共振,巴蜀大地的千年文脉借由赛事的舞台舒展铺陈,让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竞技的活力中焕发新彩,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文明对话。
成都世运会上,四川元素鲜活生动,巴蜀文化创新表达,让中国美学扑面而来。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成为吉祥物“蜀宝”“锦仔”服饰纹饰及世运火炬“竹梦”的核心灵感。其承载的光明、力量与希望,穿越三千余年,照耀今日盛会。
成都世运会火炬。杨柳 摄开幕式上二十四伎乐、东汉说唱俑等元素依次亮相,运动员方阵引导牌设计更浓缩成都非遗精华——银花丝、蜀锦、蜀绣、漆艺的工艺神韵,于方寸间闪耀千年智慧。
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世运会期间一道风景线,搭建起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让巴蜀韵味与世界风情绽放交融之美。
世运广场举行的主题夜演出。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供图世运广场上,主题夜活动轮番亮相,来自全省的近50项非遗技艺与文创产品,以“触手可及、感受深切”的展出方式,为市民游客与国际友人呈现了兼具国际表达与巴蜀韵味的文化盛宴。川东的《大皮影》、川西的锅庄舞、川南的沐川草龙表演……四川各市(州)齐发力,在世运广场拼出巴蜀文化拼图,累计吸引超3万余人次参与。
世运村里,剪纸、竹编、太极等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广受欢迎;通过“汉语桥”,许多外国运动员拥有了专属且富有韵味的中文名字;多场露天派对活动,促进了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首席执行官纪尧姆·费利多次点赞,他相信,“运动员们将带着对成都和四川的美好记忆回到家乡,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四川文化的使者。”
街头巷尾,国际软式曲棍球联合会技术人员贝尼奥·布兰卡赛事之余行程紧凑,看大熊猫,逛锦里,吃火锅,“真是令人惊叹的文化。”世运会期间,成都精心打造了7条城市文化观光体验线路。这些线路以公园城市、时尚商圈、烟火成都为主线,串联17个特色点位,供来蓉人员自由选择,已有超过2500名运动员和嘉宾报名参与。宽窄巷子举行的“世运·天府”文化艺术展,吸引超过10万名全球游客观展打卡。
瑞士队的运动员在锦江边听歌手演唱歌曲。何海洋 摄科技创新活力也让运动员们大开眼界。一个前空翻,一个侧身跳,再来萌萌地握个手,世运村里的机器狗成了“大明星”。玩足球、打篮球、挥壁球,“智能运动搭子”现场陪练,吸引各国运动员排队和它“较量”。支持40种语言智能实时翻译的眼镜则成为抢手的“社交密码”,“一定要带一副回家!”一位美国运动员举着眼镜兴奋地记录。还有清洁机器人在泳池场馆忙碌,服务机器人在高温下替代人工服务保障赛事……放眼整个世运会,80余款“四川造”的前沿科技项目集中“上岗”,一场立体式的“科技大秀”持续上演。
世运村里,小朋友正在与成都造双足机器人“镋钯”互动。向宇 摄当巴蜀文化与现代体育在此碰撞,当古老智慧与创新活力在此交融,成都世运会留下的文明印记,持续书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故事。
赛事举办期间,每当夜色降临,世运广场各种趣味体育活动体验区热闹非凡——不光看,更鼓励下场一试身手。
去年10月,四川启动了成都世运会“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涂装炫目的世运主题大篷车队,先后驶过四川21个市州,将赛事拆解成可触摸、可参与的各类场景,让世运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乐山大佛脚下,武术招式划破晨雾;眉山三苏祠里,宋代点茶与体育舞蹈奇妙碰撞……系列活动吸引上百万人次参与,点燃全年龄段人群的参与热情。
以成都为例,130个“世运空间”成为触角,让飞盘、攀岩、极限轮滑等项目深入街巷。体育课、公益培训、社区联赛也与世运深度关联。3月起开展的世运项目“送、赛、教、队、展”进校园五项活动,全年预计覆盖超1000所学校,影响人群将达百万之众。
赛事留给城市最直观的,无疑是场馆。成都大运会后,49个场馆悉数对外开放,成为托举全民体育热潮的重要载体。成都世运会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配置了27处竞赛场馆(场地),其中18个为既有场馆局部功能调整,9个依托湖泊公园临时搭建。本届世运会7处临建场馆赛后将保留下来惠民利用,助力打造“体育+”城市级消费业态和场景。“利用高校场馆办赛既可持续,又让年轻一代接触新兴运动,这正是世运会的初衷。”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迪伦也因此对成都特别点赞。
体育不仅改变生活方式,更深刻塑造城市。2024年,成都成功举办汤尤杯、乒乓球混合团体世界杯、霹雳舞世锦赛等80余项重大体育赛事,“世界赛事名城”品牌加速擦亮。赛事引擎强力驱动体育产业蓬勃生长:2024年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750亿元,同比增长超9%。千亿产业集群继续乘势而上,展望2025“世运年”,成都体育产业力争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
体育惠民之路持续拓宽。成都利用“金边银角”布局便民运动空间,累计新建改造体育公园77个,打造社区运动角407个,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830处,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平方米。
世运会期间,成都街头鲜花上新,世运元素藏于花境之中,图为天府广场。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供图以赛为媒,四川正拥抱全球。目前成都航空口岸国际及地区直飞航线达76条,覆盖全球主要地区,成为中西部首个年度出入境突破100万人次的航空口岸。240小时免签政策助力,今年一季度接待外国人达34.7万人次,同比激增72.26%。亚洲体育舞蹈联合会、世界冰壶巡回赛亚太总部等国际体育组织接连落户蓉城。全域友城和友好合作城市增至244个,世界500强企业落户315家,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超3.2万列。
当下,赛事已然成为城市扩消费、促发展的强力引擎。2023年成都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带动旅游消费126亿元。借世运东风,“赛事+”再上新——6月至8月,成都围绕购物、美食、文旅、体育等板块,推出暑期消费季系列活动。为持续放大赛事乘数效应,四川围绕文体旅融合出台多项政策,推出了10条“跟着世运会游四川”入境游精品线路,邀请全球游客感受“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魅力,为四川文旅发展注入动能。
世运会运动员参与“锦绣天府·安逸四川”互动装置打卡。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8月9日,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霍震霆携香港体育界成都世运会观摩团,深入蓉城街头巷尾,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游览之旅。他表示,成都不仅经济发展迅速,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香港的朋友,尤其是年轻人,可以来到四川,感受历史的进程,欣赏美丽的成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也在X平台发帖点赞:“在成都世运会上,各国来宾不仅享受着精彩赛事,更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用心接待与热情包容。”
从大运到世运,从城市风貌到锻炼设施,从体育产业到运动消费,体育精神已深深融入成都的每一寸“肌理”,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拼搏奋进的气质。
赛事终会落幕,精彩仍将继续。更多举步可及的健身场地和设施、更丰富多元的运动场馆、更优美整洁的街道、更绿意葱茏的城市景色、更低碳可持续的产业,正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