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受理率、反馈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超98%
福州12345:热线里的“马上就办”
“昨天反映问题,今天就焕然一新!”今年3月,在台江区智慧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晨练的市民发现,前一天通过12345热线反映的卫生问题已经解决。
24小时内,公园面貌焕然一新。这种速度,是福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今年初以来,这条热线受理率、反馈回复率均达100%,群众满意率超98%。自2023年10月启动领导干部轮值接听机制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87场活动中的1500多个诉求难题得以化解,群众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12345工作人员接听热线电话。
听民声
创新渠道全天候畅通
“12345,服务找政府。”从电话线到数据网,12345不断拓宽民意表达的渠道。无论是深夜噪声扰民还是路灯突发故障,只要群众有呼声,这条热线就能接收。
福州市12345热线中心话务大厅内,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话务员应答声此起彼伏。作为“马上就办”的前沿窗口,这里365天×24小时运转不息。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已记录,马上转办!”——这些简洁有力的应答背后,是一整套创新机制在支撑。
福州市充分发挥12345热线“总客服”作用,推进医保、社保和公积金等平台整体并入热线系统,实现“一号受理”。通过建立7×24小时全天候接听服务、漏接来电回拨和应急保障机制,设置“居家客服”台席,采用居家与远程办公结合方式保障热线永不断线。
更创新的是“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座席与政务服务窗口联动,通过“政务云窗”实现复杂咨询“座席—专家—群众”实时交互、即时解答;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1个工作日内“限时回访”解答,确保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
针对部门推诿顽疾,福州建立“沾边即办”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职责交叉的疑难诉求,鼓励部门主动“抢单”办理;完善兜底办理机制,以通信设施问题为例,采用移动、电信、联通、广电等运营商轮值兜底办法,彻底终结了“踢皮球”现象。
解民忧
完善机制破解治理难题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作为,福州12345不断突破治理瓶颈。每周四上午的“领导接听日”成为品牌活动,领导轮值接听12345热线电话,受理回复群众诉求。
参与接听电话的领导原则上为轮值单位的“一把手”,接听受理范围内的咨询、投诉、求助和建议类诉求,对能够当场答复解决的问题,直接给予答复解决;对无法立即答复解决的问题,由轮值接听单位带回研究,提出明确处理意见后,再将办理情况和结果及时回复诉求人。超出接听受理范围的诉求,由福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按照相关程序接听办理。
针对群众对合法合理办理结果不满意的情况,福州建立“不满意件效能约谈交办”机制。对逾期办理、推诿扯皮、敷衍应付的单位领导进行效能约谈,对整改不到位的依规问责。
2022年初以来,市12345热线与机关效能建设深度融合,建立“线上巡查+线下督办”机制。
据悉,市、县效能办每日高频次线上巡查诉求件,每周抽取重点难点件直插现场核查。2024年,两级部门深入基层解决3000余件疑难诉求,实现从“案头处理”到“现场解困”的转变。
数字化
治理效能智慧跃升
数据流淌中,城市有了温度与智慧。
一通通电话正转化为城市治理的“指南针”。今年4月,在对往年“五一”期间12345热线历史数据进行汇集和研判分析后发现,群众反映“五一”期间各地住宿、消费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市12345热线中心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等部门,在“五一”期间启动“快办妥处”机制,快速协调办理涉旅游诉求,获得游客好评。
“12345热线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海量真实数据,在研究城市治理现代化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是天然的‘数据池’和‘试验场’。”市12345热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12345平台已融入全省12345“一张网”建设,共享使用全省统一建设开发的12345新系统,用专业的力量和高级的算法做好12345智能预警监测和专题事项分析。依托全省数据“一张图”技术优势,平台将“民声小诉求”变成“民生大数据”。数据分析小组定期形成《福州12345热线每日专报》《运行情况分析》等材料,为决策提供参考,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
数字赋能让12345平台实现治理范式升级。平台建立预警提醒服务机制,2025年初以来已电话提醒1.21万件次,大幅提高按时办理率。
2025年1月,福州市12345热线工作获评“重点城市A+”等级。
据统计,今年初以来,平台受理群众诉求约178万件,满意率超98%。
市12345热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条热线承载的不仅是群众的急难愁盼,更是一座城市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庄严承诺。(记者 梁凯鸿/文 叶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