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
二氧化碳正逐渐褪去“工业废气”的标签
变成“香饽饽”
如今
碳就像被发现的“新石油”
正掀起一场绿色革命
根据BloombergNEF的预测
全球碳市场规模在2030年代中期
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这片蓝海也正成为石油企业的新赛道
中国石油以创新技术和前瞻布局
加快新能源业务规模化发展
大力推动地热、风光气电融合发展
积极开展CCUS/CCS和氢能产业链示范
2024年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
超过1200万吨标油/年
绿色生产力展现勃勃生机
在这场对“碳财富”的挖掘中
展现出强劲实力
碳捕手CCUS技术
把废气变成宝
先来说说这个神奇的“碳捕手”——CCUS技术。它全名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单讲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源中捕集,并加以利用或安全封存的过程。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如果没有CCUS技术,几乎所有气候模式都不能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并且全球碳减排成本将成倍增加。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处于运营阶段的CCUS项目二氧化碳年捕获量突破5000万吨,较上年实现快速增长。依据当前规划项目,若到2030年规划布局项目均能落地实施,全球碳捕集能力预计将达每年约4.3亿吨。
捕获的二氧化碳是名副其实的“宝藏气体”:注入油藏可提高采收率,助力原油增产;作为原料能生产尿素、甲醇等数十种化工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中国石油在CCUS领域的实践成效显著。2024年,中国石油二氧化碳注入量约190万吨,连续三年实现百万吨以上规模注入,累计注入量超过900万吨。
吉林油田黑46二氧化碳超临界注入与循环注入站
深耕30余年,吉林油田CCUS-EOR(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由试验走向工业化推广。截至目前,吉林油田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380万吨,稳居全国首位。
该公司高效建成了黑59、黑79南等九个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示范区,年注气能力80万吨,年产油能力15万吨,采收率提高25个百分点,具备了规模化推广应用的基础。2025年4月,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长输管道工程(一期)启动,工程全部投产后,将成为推动CCUS与油气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关键载体。
7月18日,大庆油田采油七厂敖南油田CCUS-EOR扩大试验区集输系统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首个百万吨级非混相驱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核心工程正式落地。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注入液态二氧化碳8.14万吨。
今年以来,辽河油田扩大CCUS应用规模,开展“千口井二氧化碳补能工程”,前7个月累计注碳规模超8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辽河油田碳驱油技术广泛应用于稠油、稀油、高凝油等不同油品,以及潜山、低渗、砂岩等不同类型油藏,打造多元CCUS技术体系。
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产能新区,存放二氧化碳的罐车整齐排列在压裂施工现场
今年上半年,新疆油田CCUS注入工作上满发条,加速向年注碳量100万吨目标奋力迈进。截至6月30日,该公司注碳量突破35万吨,6月30日日注碳量已达3300吨。
绿色发电
降碳的新赛道
在绿色发电领域,中国石油同样成果丰硕,为降碳持续发力。2024年,中国石油实现风光发电量47.2亿千瓦时,新增风光发电装机规模495.4万千瓦,新签地热供暖合同面积7512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玉门油田已建成6个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达54.1万千瓦,年均生产绿电10.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85万吨。
今年以来,辽河油田新发绿电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运在建规模已经超过140兆瓦,年发绿电能力近2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能力11万吨/年。
碳交易方面,近期,塔里木油田首个新能源国际碳资产项目——富满油田24兆瓦配套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完成碳减排量交易,首期交易标的为2.67万吨碳减排量,标志着油田国际碳资产交易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在绿证交易领域,塔里木油田接连取得重大突破,已累计核发绿证165万张,成功挂牌出售绿证135万张,“绿色”收益超530万元。
从“碳捕手”到绿色发电
再到碳交易
中国石油把
碳这个“新石油”做出了新价值
未来
它还会带来哪些惊喜
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字 | 宋清海
素材来源 | 大庆油田 伊丽娜 徐立志、辽河油田 罗前彬 孙洪洲 隋泠泉 马永超、塔里木油田 王成凯、新疆油田 张海燕 马世军 闵勇 杨伟、吉林油田 王珊珊 安宁、玉门油田 许盛洁 朱俊霖
责编 | 余驰放
审核 | 向爱静、宋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