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巡”到“智防”,南铁院团队铸就铁路安全“智轨灯塔”
创始人
2025-08-06 14:26:51
0

在铁路安全监测的历史上,人工巡检曾是长期依赖的主要方式。过去,铁路工人依靠“眼看手摸”来检查铁轨状况。正如南京桥工段老职工所回忆,“遇到暴雨天,摄像头拍不清,只能靠人冒雨巡查。”深夜时分,巡检工人背负工具包、手持手电筒徒步扫描铁轨排查隐患的场景,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行的常态。

2023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梁家铭团队在南京工学交替。来到南京桥工段,他们亲眼看着工人们在“天窗期”争分夺秒排查隐患,意识到人工巡检存在效率低、受天气影响大、应急响应常常滞后等局限。从此,一个念头在他们心里扎根:“得用科技让铁路更安全。”“智轨灯塔”项目由此启程。

然而,研发之路充满挑战。团队将实验室移至铁道旁,将AI算法与传感器结合,在南京地铁7号线马家园基地进行封闭测试,反复验证动物闯入、泥石流滑坡等多种场景。历经87次严苛验证,系统最终实现了0.8秒内精准预警,并将误报率成功控制在0.3%以下。同时,团队坚持在极端天气下调试设备,以提升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与精度。

在团队共同努力下,一套被称为“智轨灯塔”的系统终于诞生。它用碳纳米管传感器织成“感知网”,能同时捕捉压力、振动等7类信号;再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在电脑里建一个“虚拟铁轨”,实时映射真实状态。调度员坐在屏幕前,就能知道千里之外的铁轨是否“健康”。

如今,“智轨灯塔”已在多条铁路干线应用。它像哨兵守护在沪宁线、南京地铁等线路上。它能“听”到铁轨0.1mm的细微形变,“看”清雨雾中的异物,在复杂环境中精准预警,让深夜巡检的工人渐渐卸下了重担。

南京紫金山一度饱受野猪侵扰轨道的困扰。系统部署后,雷达、视觉与红外三重“眼睛”构成的感知系统24小时值守,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自动预警,事故发生率直降92%。“以前得安排人巡逻驱赶,现在系统比我们更‘警觉’。”上海铁路局南京动车段的工作人员感慨道。

从实验室到万里铁道线,这群年轻人以智慧与汗水,筑起铁路智能安全防线,护航每一趟列车安心前行。

记者 国亚妮 通讯员 徐天宇 辛祥雨 陈元康

标签:

责编:李艳玲

原标题:从“人巡”到“智防”,南铁院团队铸就铁路安全“智轨灯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学习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  敬爱的党组织:  三月上旬,我认真收听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以下是我对于两会学习的思想...
实控人将发生变更,河化股份8月... (来源: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8月6日晚间,河化股份(000953)披露公告称...
最新或2023(历届)党员两会... 敬爱的党组织: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提供公共讨论的民主平台,集合代表委员及公众的智...
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管理决策优化 (来源:新华日报) □ 孙莉梅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教育管理正经历着从经验主导到...
关于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   尊敬的党组织: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今天在北京拉开帷幕。俞正声主席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