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豪源基金)
前言
2024-2025年是中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央企和地方国企通过专业化整合、产业链优化和资产重组等方式,显著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保障能力。下面是一些央国企上市公司收并购、境外并购经典案例:
一、政策驱动下的专业化整合提速
01
昊华科技收购中化蓝天:央企内部资源协同标杆
背景:中国中化与中国化工合并后,氟化工业务存在资源分散问题。昊华科技作为中国化工系上市公司,2023 年启动对中化集团旗下中化蓝天的整合。
整合路径:以发行股份方式作价 72.44 亿元收购中化蓝天 100% 股权,同步募集 45 亿元用于氟化工产业链项目。中化蓝天在含氟锂电材料、氟碳化学品等领域国内市场份额领先,与昊华科技的高端氟材料业务形成互补。
成效:整合后拥有 3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 个国家级研发平台,联合开发的 F23 转化技术入选 “双碳” 十大科技创新成果。2024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38%,氟化工产品毛利率提升至 28%,市值从 120 亿元增至 210 亿元。
02
湖北国资密集并购上市公司:地方国资市场化运作典范
背景:湖北省落实 “51020” 现代产业集群规划,通过并购快速布局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整合路径:
2023 年:通过增资扩股、并购重组取得天风证券、双环科技、ST 明诚 3 家上市公司实控权,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至 11 家,总市值从 300 亿跃升至 800 亿。
2024 年:连续收购奥特佳、上海雅仕、微创光电、润农节水 4 家上市公司,聚焦半导体、物流、农业科技等领域。
2025 年:控股凯龙股份(导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订单)、台基股份(纳入湖北半导体产业链),并通过并购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控股成本降至 2-3 亿元。成效:湖北国资旗下上市公司增至 14 家,半导体板块营收占比从 8% 提升至 25%,获证监会 “市场化并购典范” 表彰。
03
中航电测收购成飞集团:军工资产证券化里程碑
主要背景:成飞集团作为歼 - 20 等明星装备的研制主体,长期未实现资产证券化。2023 年航空工业集团启动 “核心资产上市” 战略。
整合路径:2023 年 1 月披露重组预案,2024 年 10 月获证监会同意注册,2025 年 1 月完成资产过户,以 174.39 亿元收购成飞集团 100% 股权,航空工业集团持股比例从 0.62% 升至 78.07%。
成效:重组后总资产达 1256 亿元,2023 年营收从 16.77 亿元增至 766.3 亿元,净利润增长 25 倍至 25.21 亿元。复牌后连续 8 个涨停,市值一度突破 400 亿元,成为军工板块新龙头。表现的急性疾病。
二、产业链垂直整合与资源安全战略落地
01
中钨高新收购柿竹园公司:钨产业链全链条贯通
背景:五矿集团推动钨产业一体化,2024 年完成对全球最大钨多金属矿的整合。
整合路径: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柿竹园公司 100% 股权,注入全球 12% 的钨储量,形成 “矿山 - 冶炼 - 硬质合金” 全链条。
成效:钨精矿自给率从 30% 提升至 60%,吨钢加工成本降低 15%,2024 年硬质合金毛利率提升至 35%,市值从 80 亿元增至 150 亿元,硬质合金市占率跃居全球第三。
02
中国稀土集团整合广晟有色:稀土行业南北互补
背景:2024 年中国稀土集团通过股权划转取得广晟有色控股股东广东稀土集团 100% 股权,实现南方稀土资源整合。
整合路径:广晟有色实控人从广东省国资委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整合其在广东、福建的稀土矿山及冶炼分离资产。
成效:中国稀土集团全球稀土贸易量占比从 18% 提升至 25%,氧化镨钕价格波动幅度收窄 30%。广晟有色获注稀土永磁资产,2024 年营收增长 45%,成为中国稀土集团南方上市平台。
03
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打造航母级券商
背景:应对证券行业 “马太效应”,2024 年启动 A 股史上最大券商合并案。
整合路径:以 976 亿元交易规模合并,投行业务份额从 8% 提升至 12%,资管规模突破 3 万亿元。合并后净资本超 2000 亿元,直追中信证券,港股 + 东南亚业务收入占比目标 30%。
成效:获证监会 “国际化投行试点” 资格,成为首家拥有全牌照跨境业务资质的券商。
三、跨境并购与硬科技转型加速
01
紫金矿业收购藏格矿业:保障新能源资源安全
背景:为应对锂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紫金矿业以国企身份启动跨境并购。
整合路径:2025 年 1 月以 137 亿元收购藏格矿业 25% 股权,取得控制权,后者拥有察尔汗盐湖、西藏麻米错盐湖等优质锂钾资源。
成效:新增碳酸锂产能 10 万吨 / 年,降低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原料进口依存度,交易获国务院国资委 “资源安全战略标杆案例” 称号。
02
国投中鲁收购电子院:传统企业跨界硬科技
背景:响应国资委 “两非两资” 剥离政策,国投集团推动旗下果汁企业转型半导体工程领域。
整合路径:2025 年 7 月置出粘胶纤维业务,注入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100% 股权,后者服务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客户,承接半导体洁净室工程订单超 50 亿元。
成效:2025 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150%,毛利率从 18% 提升至 25%,获国家发改委 “新基建重点项目服务商” 称号。
03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全球造船业格局重塑
背景:全球造船业产能过剩与高端装备自主化需求叠加,2025 年启动 A 股史上最大合并案。
整合路径: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形成 “航母级” 造船集团,整合江南造船、沪东中华等核心资产,聚焦 LNG 船、航母等高端装备。
成效:合并后总资产超 4000 亿元,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从 7.2% 提升至 15%,LNG 船订单占比达 35%,打破韩国垄断。
结语
2023-2025 年国企上市公司收并购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战略聚焦硬科技(半导体、新能源等);二是强化产业链控制力(从矿山到应用垂直整合);三是市场化程度深化(注册制优化审核、混改引入战投)。这些案例不仅重塑行业格局,更探索出 “政策引导 + 资本运作 + 技术协同” 的国企改革新路径。未来,随着 “并购重组审核 2.0” 政策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跨境技术并购将成为核心方向。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