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8月8日—14日,辽宁(沈阳)芭蕾舞比赛将在辽宁大剧院、辽宁中华剧场举行。这次大赛将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的40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届时,国际顶级评委、芭蕾大师、世界各大芭蕾团优秀舞者、知名艺术专业院校学生、青少年芭蕾爱好者将齐聚沈阳,共享“足尖盛宴”。
如此高级别、大规模的国际比赛为何会落户辽宁,落户沈阳?相信走进沈阳,专家和选手们自然就能找到答案。
顶流舞团:辽芭让世界为之倾倒
提起中国的芭蕾舞艺术,辽宁芭蕾舞团绝对是标杆式的存在。
辽宁芭蕾舞团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三大芭蕾舞团之一,共获得银奖以上奖项170余项,被誉为“冠军梦工厂”,妥妥的业界“顶流”。
建团至今,辽芭不仅排演了《天鹅湖》《睡美人》等19部世界经典芭蕾舞剧,更手握多部作品的中国独家版权。其中,与国际芭蕾泰斗格里戈罗维奇联合制作的《斯巴达克》《罗密欧与朱丽叶》,更开创了国内芭蕾与国际大师深度合作之先河,填补了中国芭蕾史上的空白。
辽芭不仅学习经典,更加重视原创,注重将中国文化与芭蕾舞深度结合。截至目前,辽芭已创排了19部原创中国芭蕾舞剧,从展现东北抗联精神的《八女投江》,再到歌颂“铁人精神”的《铁人》……这些作品不仅斩获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荣誉,更让世界看到,芭蕾舞台不止有王子与天鹅,还有讲不完的东方文化。
近年来,辽芭与法国团队共创的舞剧《七夕》,为古老爱情传说注入现代灵魂;与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合作的独家版《胡桃夹子》,创新加入中国舞部分,让这部流传了200多年的童话,再续奇幻之旅;国际编导帕特里克·德·巴纳为辽芭量身定制的《巴黎圣母院》,让法国的钟声在东方舞台回响。这种双向探索,让辽芭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
支撑辽芭长盛不衰的,是其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1994年成立的附属舞蹈学校,如今已是世界规模最大的专业芭蕾基地。近500名在校生中,走出了百余名活跃于全球舞台的舞者,学校师生在国际赛事中斩获170余项银奖以上荣誉,是业界公认的“冠军梦工厂”。
厚植沃土:芭蕾舞演出在沈阳是常态
沈阳拥有盛京大剧院、辽宁大剧院、中华剧场等多个设施完备的演出阵地,芭蕾舞演出在沈阳已经是常态,而这离不开沈阳数十年来厚植沃土,持续培养出来的芭蕾舞迷群体。
记者了解到,辽宁大剧院自2001年落成之后就有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等多个国内外艺术团体带来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多部世界芭蕾舞剧的演出。
盛京大剧院自2014年在沈阳启幕以来,芭蕾舞演出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演出形式之一,少则一两场,多则四五场,每年的芭蕾舞演出也都是来自世界各地最顶流的艺术团体倾情奉献,演出的效果也是盛况空前。
而辽宁芭蕾舞团无论是新剧排演还是经典重现,都会第一时间把最经典、最精彩的芭蕾舞剧目奉献给沈阳的观众,多年来辽宁芭蕾舞团已经在沈阳圈粉无数。
另外,在沈阳庞大的舞蹈培训市场上,芭蕾舞培训也拥有大量的学员,而这些青少年也是沈阳芭蕾舞演出市场上的主力军,通过经典的艺术演出观摩学习,也是助力他们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成长的重要手段,很多家长更是乐此不疲。
金字招牌:历史文化名城的永恒魅力
大型国际赛事落户沈阳,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持续发光的最好体现。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有着7200年的文明史、2300年的建城史,400年的都城史,有“一宫两陵”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新乐遗址、锡伯族家庙、明清四塔七寺等150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
广袤黑土地,滔滔浑河水,滋润了沈阳的厚重与硬朗,孕育了独具魅力的文化品格。这里,演绎了数不清的城市传奇、回荡着泽被千古的历史余韵,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让这座城市氤氲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
“一城双晚”的成功举办,央视端午特别节目的情有独钟,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的持续“开怀”,沈阳旗袍文化季与央视频的“联合首秀”……“沈水之阳、我心向往”“国际沈”等城市IP早已全面叫响,沈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沈阳有“浩然英雄气”“新质生产力”“丰美文化韵”和“开放国际范”,沈阳正着力打造开放、友好的城市形象,沈阳城市名片已越叫越响,沈阳已从网红城市走向长红城市。
如今,“足尖上的诗意”即将在沈阳热舞,这又将是这座城市向世界最新、最深情的表白!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 盖云飞 摄影 李浩
上一篇:方城指路“暖人心”
下一篇:郑板桥与陈介祺的翰墨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