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团队研发“菌肥”“治土有方”
创始人
2025-08-06 05:26:49
0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记者 葛灵丹) 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的滚滚黄沙中,一片由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团队施加微生物菌肥的绿洲,正成为阻击风沙南侵的生态前沿。目前,南林团队在内蒙古黄河“几字弯”阿拉善左旗试点的创新技术项目已顺利完成。该校沙漠覆绿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沙漠治理特供菌肥及三大核心技术,成功破解了黄河“几字弯”地区沙漠植物有水吸不到、有肥吃不到、有菌活不久的难题,给北方生态屏障提供了创新方案,相关技术发表论文29篇、申报专利9项。

黄河“几字弯”是阻挡北方风沙南侵的“绿色防线”,该地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严重的沙漠化问题。据统计,内蒙古林草植被退化面积达123.43万公顷,生态修复任务艰巨。针对沙地植物固沙痛点,南林团队研发了沙漠治理特供菌肥,包含梭梭根系促生、磷素激活、生物基材与菌剂适配三大核心技术。据项目负责人、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曾婧祎介绍,2020年团队成立后,项目成员们前往黄河“几字弯”三大沙漠一万公里,实地调研了解沙漠化现状和治沙需求。“我们发现提升沙地肥力是关键,微生物则是更具性价比的提高肥力的措施。所以我们确定研发方向为微生物菌肥,2021年开始进行实验室研发和测试。2023年,菌肥在黄河‘几字弯’乌海沿线、阿拉善沿线开展试点应用。”曾婧祎说。

针对沙地肥力低、植物生长慢的问题,南林团队从本土微生物中寻找答案,通过筛选出耐旱高效菌株,可快速分解砂石矿物,释放磷钾养分,应用1年后使其有效磷含量增加至0.53mg/g;通过植物—微生物互作研究,建立菌剂—梭梭固沙植物的适配方案,促根效果显著;创新载体复配技术,将菌剂活性保持周期延长超180天。据团队指导老师、南林大庄家尧教授介绍,该项目在阿拉善左旗试点15亩,菌肥应用后,当年保存率超90%,梭梭、花棒根长达到1米,比对照组增加50%以上;乌兰布和沙漠应用5000亩,当年保存率为88%。技术的突破极大降低了管护成本,为沙漠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范式。

“治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前期我们做了针对矿山修复的菌肥,最近同期在做的除了针对治理沙漠的菌肥,还有针对盐碱地治理的菌肥,希望更多‘靶向’的菌肥能治理不同地区的地质土壤问题。”庄家尧教授表示,今年也将继续扩大推广应用范围,为破解各类土壤难题提供更精准的微生物解决方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云V1236警,找到了! “希望警队体谅一位耄耋老人执着多年的不易烦请帮忙找到那位警官”近日“云南交警”账号收到一条927字的...
若羽臣,宣布赴香港IPO,冲刺...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自广东广州的A股上...
文丽的徒步朋友圈|通州徒步路线...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本次节目邀请的嘉宾是通州徒步协会的李建国主席。通州的美景多,徒步路线也多,甚至很...
广州市出现今年以来最强暴雨过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广东暴雨过后高温桑拿接棒...
机构:暑期小城居民高星酒店预订... (来源: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8月6日,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从小城出发的机票预订量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