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在眼眸深处藏着独一无二的神秘花园……”“想不想看看专属于你的星辰大海……”近期,一种名为“虹膜写真”的摄影形式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虹膜写真,又叫瞳孔摄影,它通过高清摄影工具捕捉人眼虹膜的独特纹理,再经过后期处理,转化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然而,这种用“眼中星河”来表达个性的艺术形式,背后却藏着一定的健康与法律风险。
据了解,一些摄影工作室和创意小店都推出了“虹膜写真”服务。拍摄时,顾客将头部固定在支架上,通过专业的摄影工具清晰拍摄到虹膜上的纹理,后期可渲染处理成不同风格,如尘埃、星系、涟漪等。除了成品照片外,还能定制成钥匙扣、摆件等周边艺术品,深受年轻人喜爱。有的探店博主还专门探访特色门店,从拍摄体验到后期风格一一测评,为想尝试的年轻人提供参考。此外,在线上,各类虹膜写真教程层出不穷,一些摄影爱好者分享镜头选择、光线调整等拍摄技巧,在电商平台上,也有商家售卖特效模板等商品,帮助消费者解锁“居家拍大片”的技能。
虹膜摄影不同于普通的人像摄影,它需要将光线近距离照射在眼部,这样的拍摄方式会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呢?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接触镜专业主任张姝贤介绍,虹膜写真拍摄时,若光照过强、持续时间过长或短时间内频繁拍摄,可能导致眼部不适,如刺痛、干涩、流泪、疲劳等。建议拍摄时控制光照强度,缩短曝光时间,避免连续拍摄。健康人群偶尔拍摄引发的轻度不适,多数可自行缓解;但若出现持续畏光、流泪、睁眼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眼部患有急性角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虹膜炎等疾病的患者,不适合拍摄虹膜写真,因为强光可能加重这类患者的眼部疾病。此外,拍摄时应确保镜头等相关器材彻底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虹膜写真拍摄完成后,也不建议随意在朋友圈里“炫耀”。天津张盈(天开园)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安妮表示,虹膜写真的核心卖点就是“唯一性”,但这也恰恰隐藏了法律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虹膜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被归类为个人信息范畴,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若因虹膜信息泄露导致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需承担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虹膜信息被明确列为“敏感个人信息”,其处理需遵循更严格的规定。虹膜写真的静态图像虽不同于动态虹膜识别技术,可能不能直接用于门禁、支付等场景,但高清照片仍可能被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破解,用于伪造身份认证,从而被恶意利用,所以,尽量不要在社交平台公开自己的虹膜照片。此外,在拍照时,应和商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信息用途及删除条款,并且要求商家加密存储。一旦发现泄露,可向相关部门举报或提起诉讼,主张损害赔偿。
上一篇:莫让过度美颜毁了直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