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委日前发布《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随着市民个性化、灵活性服务需求的增长,本市定制公交等多样化公交线路大幅增加,公交线路服务功能多样,发车间隔灵活,现有站台设置规范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拟对《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进行修订。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编制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已成为北京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原则之一。公交站台作为乘客重要的交通服务设施,一方面,应尽量缩短路口地面公交换乘距离;另一方面,应提供便利的换乘信息服务。
新规范指出,公交站台应布置在有行人过街设施、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的路段上或者交叉口附近,在交叉口布置的公交站台应和交叉口的交通设计一体化设计。新规范对“附近”也给出了量化标准:站台边缘距火车站广场、长途汽车站广场、体育场(馆)广场主要行人出入口近端不应小于25米,不应大于100米;距学校、医院主要行人出入口近端不应小于50米,不应大于100米;距商场、景区主要行人出入口近端不宜大于100米;距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居住小区行人出入口不应大于50米。
本次修编新增定制公交、响应式公交等站台设置及设施相关规定。新规范提出,定制公交、响应式公交应优先利用现有的公交站台,必要时也可单独设置停靠站,站台设置应充分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值得一提的是,新规范提出增设招呼站的相关内容——相邻站点间距大且站点间有少量乘客需求的,可设置招呼站,招呼站应具备公交车临时停靠条件和乘客候车条件。此外新规范提出,站台应设置电子站牌向乘客提供车辆到站预报服务,实时公交动态信息的更新周期应不超过30秒,电子站牌宜与站牌一体化设计。同时,新规范规定候车亭宜覆盖乘客候车空间,便于乘客遮阳避雨,不应影响乘客等候和集散。
文/本报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