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牛圈里,藏着致富“科技密码”
创始人
2025-08-06 01:35:36
0
7月30日,苏政(左)查看牛犊生长情况。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苟汇敏 通讯员 胡斐 摄

我是九师一六五团二连养殖户申庆龙。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跟着父辈在团场的牛圈里忙碌,喂料、清粪、接生,可以说是个养牛的“老把式”,牛有啥毛病我一看就知道。可谁能想到,2011年,由于市场行情不好,我咬牙卖掉了自家圈里的最后一头牛。

2022年春天,我的养牛生涯迎来转机。那年,团场出台了养殖优惠政策,我揣着多年攒下的积蓄,从银行贷了款,建起700多平方米的圈舍,买回30多头牛,准备大干一场。可靠老品种、老办法养牛,能适应现在的市场行情吗?我心里没有底气。就在这时,我认识了一位九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苏政。

第一次见苏政,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他穿着胶鞋就钻进我家的旧牛圈,一点架子都没有。他观察了一会对我说:“申哥,你养的牛品种太杂,得改良。”

后来,苏政经常来我这儿转转,为我养牛“把脉开方”,并帮忙制定了品种改良的方案。说实话,一开始我心里还犯嘀咕,一个“90后”小伙子,能解决我十几年都没搞定的难题吗?

但苏政很快就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我的顾虑。2023年冬天,一头怀孕的母牛难产了,躺在地上直喘气。我急得一连拨了好几个求助电话,但都没有得到回复。最后,我试着拨了苏政的电话。电话通了,他在电话那头说:“申哥别急,我们马上到。”

50多分钟后,苏政带着团队成员顶风冒雪赶来了。进门后,他们没有休息,穿上工作服就忙开了。

“申哥,这头母牛体格壮实,肯定能顺利生产。”苏政安慰我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最终这头母牛产下了一对双胞胎牛犊,我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当看着他们冻得彤红的脸颊时,我的眼眶突然就热了。

在苏政的指导下,近两年我家牛场的变化很大。2024年,他教我们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母牛受胎率从40%提高到70%。首批改良的牛犊出栏时,每头牛比传统品种多卖了3000元,仅这就让我多赚了几万元。现在我养了65头牛,年收入超过20万元。

最让我感动的是,苏政对我们这些养殖户很有耐心,手把手地给我们教技术。刚开始学人工授精时,我啥也听不懂,更不用说操作了。可他每次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讲理论知识、讲方案、讲效果,让我听得明明白白。如今,我也算是当地养牛行业的半个“土专家”了!

这几年,我圈里的牛有啥毛病,打一个电话苏政很快就赶来了,从没有推辞过。如今,我们处得像朋友一样,虽然我嘴上很少说感谢的话,但这份情谊我早已记在心里。

苏政常说他是来送技术的,可我知道,他送来的不只是技术,更是我们养殖户的希望。他改良了牛的品种,更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看着牛圈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想着银行卡里慢慢变多的存款,我知道,我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牛气”。

(申庆龙 口述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苟汇敏 整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从辅助向协同深刻进化 □ 本报记者 孟 旭 2025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近日在苏州举办。本届智博会围绕“智无界·慧共生”...
原创 离... 昨天,一条“偶遇吴倩带娃逛超市”的帖子在社交平台疯传。 照片里,吴倩扎着随意的丸子头、穿着一身清凉简...
乌总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董事会... 当地时间8月5日,乌克兰总理斯维里坚科在其官方社交平台发文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进行了通话,双方讨...
录取通知书不能用力过猛 当花样迭出成为常态,录取通知书日益复杂化、奢侈化,其必要性便值得深究:这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炒作、制...
更智能 更国际 更规范——新能... 新华财经北京8月6日电 载着乘客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城市中心自如穿梭,装满新能源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