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明会 北京报道
“资产荒”困局之下,债市成为中小行资产配置的主战场。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现券买卖月报数据发现,今年4月、5月,城农商行现券成交金额连续两个月环比下滑;不过,在经历两个月的短暂调整后,城农商行加大现券交易力度,6 月、7 月现券成交金额分别环比增长13.5%、5.7%。其中,7月份现券成交金额达17.24万亿元,再次突破17万亿元大关,创年内新高。
同时,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资中小银行债券投资金额逐月增加,截至今年6月末,相关投资金额达46.44万亿元。
“城农商行现券交易频繁的背后驱动因素主要是有效贷款需求不足、信贷投放缩量、大行下沉挤压、跨区展业受限等。”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鲁金飞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市场环境下,利率债资本占用少,风险相对可控,债券投资收益是城农商行弥补存贷款利差收窄的核心手段。
城农商行现券交易额创年内新高
近年来,中小银行尤其是农商行债券投资热度上升,逐渐成为债市交易主力。
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城农商行合计现券成交金额(买卖方向交易的总和)突破17万亿元,环比增长42%;当月成交近35万笔,环比增长30%。
不过,进入二季度,中小行做债热情突然转“冷”。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显示,来到4、5月份,中小行交易热情连续两个月下降,城农商行现券合计成交金额分别环比下滑8.6%、7.9%。特别是在5月份,城农商行现券合计成交笔数出现大幅下降,环比减少9.5%。
结合兴业研究统计数据来看,4、5月份,各类银行机构净卖出规模均较大,仅农商行在5月份净买入债券。
具体来看,2025年4月,大型商业/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债券净买入规模分别为-5224亿元、-7727亿元、-8122亿元、-1548亿元、-257亿元。5月,大型商业/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债券净买入规模分别为-2474亿元、-5866亿元、-7145亿元、1161亿元、-3404亿元。
从市场表现来看,4月1日至4月9日,因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市场巨震,债市行情陡然加速,长债收益率直线下行近20bp,此后债市多空拉锯,债券收益率波动有限,未显著向下突破,债市陷入较长时间震荡行情中。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债市横盘震荡行情下,还伴随着降准降息和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如此实质性利好,却未见银行下场买债,这是为何?
对此,浙商银行债券投资部分析认为,商业银行整体的资产负债表或许面临较大的压力,使得其债券承接能力和配置需求受限,可能是本轮“阴跌”背后的主要原因。“从银行业整体净息差水平下降和不良率上升的剪刀差来看,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面临持续挑战。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一边担负着支持小微、三农、科创行业等重要经济领域的重担、一边为政府债券的顺利发行贡献力量保驾护航,同时还要提供可靠的分红水平以维持其红利品种对股东的吸引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积累形成了较大的挑战,也在各种指标上掣肘了其资产摆布的计划。而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一张更大的资产负债表来提供支持。”
不过,整体而言,中小行配债需求仍然较为强烈。
央行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以来,中资中小型银行债券投资余额从去年6月开始连升12个月,截至今年6月末达到46.44万亿元,今年以来余额增加3.6万亿元。
来到7月,城农商行合计现券交易金额再次突破17万亿元大关,约为17.24万亿元,继续高于大行和股份行合计现券交易金额。
“近年来优质信贷资源集中在大行和头部股份行,中小行获得优质对公贷款项目的机会相对来说偏少。”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信用风险偏好整体下降的背景下,中小银行更倾向于配置流动性强、风险权重低的利率债或高等级信用债。
“其次是相比信贷投放,债券投资占用资本较低,是扩大资产规模的良好举措,并且债券估值透明化、二级市场流动性较高,中小行做债更具可操作性,也有助于提升高流动性资产的占比。”张林补充道,再加之,近两年债券市场呈现牛市走势,中小行交易与投资债券是理性的选择。
不过,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相较往年,今年以来中小行买债力度并不强。
对此,国盛固收认为,今年农商行现券配置节奏缓慢,可能是多方面因素所致。结构性因素例如一级市场承接量增加,以及通过公募增配等可能导致部分配置未在农商现券数据中体现,而这会随着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放缓等得到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农商行资产负债的变化。国盛固收表示,农商存款承压导致负债增速放缓,导致配债节奏也随之放缓。
中小行买债趋势或将延续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债券投资对银行业绩拉动明显,但随着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叠加债牛“歇脚”、现券买卖价差空间压缩,中小行该如何应对?
“城农商行会减少卖出现券资产以保障未来利润。”鲁金飞同时表示, “资产荒”未解,信贷需求难振,城农商行大概率会继续通过债券投资维持资产扩张和盈利稳定,可能会减少对利率债的新增配置,转向信用债、同业存单等资产。
“随着无风险收益率已经降至历史低位,债市进一步显著走牛的空间或有所不足,此外,当前股债‘跷跷板’效应凸显,以及利率债、金融债取消利息收入的增值税免税,债券交易的收益空间面临一定的收窄压力。”张林认为,对于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行而言,或需要在债券资产形成方面积极从交易型向配置型转变,强化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同时,利用降低债券交易所增加的流动性,向小微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以及养老金融等专业领域与特色业务发力,从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中寻求更多的业务机会与优质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中小行债券投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今年7月中旬在媒体发布会上提到其对债市的“稳定器的作用”。她表示,中小银行基于自身资产配置的考虑,选择适当增持债券,增加安全资产配置,平滑经营利润波动,应该说在监管允许范围内是合理的。同时银行自发买卖债券,对市场也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她同时指出,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也需要保持合理的“度”。要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的平衡。对于个别债券投资较为激进的金融机构,应该关注债券面临的利率和信用风险。
展望后市,中信证券研究明明团队认为,下半年小行买债趋势不改。该团队发布研报认为,作为债市的稳定器,农商行逢调买入的配置思路可以有效阻止债市收益率上行。利率低位阶段,小行卖出老券兑现浮盈可能对市场产生阶段性扰动但幅度有限且可控。展望未来,小行买债势不可挡,下半年增配力度将显著提升,且长久期利率债将继续成为主要配置现券品种。
“农商行依然有较高配债需求,而这在下半年释放或明显释放。”国盛固收也持同样观点。该机构分析称,中小银行依然面临存款大于贷款的情况,且增速差在不断拉大,这意味着资产荒状况在持续。今年以来中小型银行存款余额同比增速由1月的7.21%增加至6月的8.96%,贷款余额同比增速由1月的6.81%下降至6月的6.06%,同期存贷增速差由0.39%抬升至2.90%。下半年信用供给不足环境下,预计农商会再度增加债券配置。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