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孚继、邱智豪与留守老人合影。
郭孚继(左)邱智豪(右)与听障大姐合影。
受访者 供图
背着沉重的摄像器材,徒步在蜿蜒崎岖、人迹罕至的山路上,23岁的大学毕业生郭孚继和邱智豪,一次次走向地图上难以寻觅、行将消逝的村落。他们的目标清晰,“用镜头为那儿的村民做点什么。”
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2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1985年至今,中国自然村数量减少了约150万个,行政村数量减少近50万个。郭孚继和邱智豪的镜头正是对准了这些正在“失语”的村落与留守其中的老人。8月5日,他们和记者讲起了关于寻找的故事。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张孟雪 卿懿
寻村、叩门,镜头背后的不容易
“看了关于消失村落的报道之后,特别有感触,就想到可不可以在这些村落消失之前记录下来。”说起拍摄初衷,两名小伙无比真诚。郭孚继是土生土长的郴州伢子,每次回老家都能感觉到,随着年轻人外出,一些曾经玩耍过的村落渐渐消失,想要把这些即将消失的村落记录下来,和同学邱智豪一拍即合,两人开始了记录拍摄之路。
寻找这些村落本身就是一场探险,或依据粉丝留言,或靠当地老人指路,更多时候是看运气。偏远山村车辆难以到达,徒步几小时是家常便饭。但是比路途更漫长的是叩开留守老人的心扉。面对陌生的镜头,独自生活的老人们本能地警惕,经常拒之门外甚至将他们当成骗子轰走。
有一次,两人在一个只有三户人家的小山坳,被一名独居老伯厉声呵斥,怀疑他们是“踩点”的贼,直到反复解释并展示之前拍摄的作品,才换来一声迟疑的“孩子们进来坐吧”。
外界的质疑如影随形,“拍这些破旧的房屋与独居老人有什么意义”“为了流量消费老人”,更有人指责他们作秀。面对种种质疑,郭孚继坦言,目前拍摄记录的账号均未商业盈利,所有内容都是真实记录,他相信时间是最好的回答,他会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初心。
听障大姐的“世外桃源”藏着镜头追光的理由
郭孚继和邱智豪的镜头中不仅有即将消失的村落,也有不少留守老人,他们的出现也给这群老人带去鲜活与热闹。今年4月末,他们重返一个曾拍摄过的小山沟,探望那名出现在镜头中的听障大姐时,令他们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大姐虽无法说话,却清晰记得他们上一次来时最爱吃的野菜,默默上山挖了一大捧,交到了他们手上,指了指他们的嘴巴,示意这是给他们吃的。
大姐自豪地拉着两人参观她一手打造的“世外桃源”,菜地、桃园、小鱼塘……她激动地比划着,脸上绽放着纯粹的骄傲与快乐。“那一刻,她用自己的方式大声宣告,看,这就是我的世界。”虽然生活孤寂,大姐依旧搭建起自己的乐园。
“我们也会记录一些生活遇到困难的老人。”郭孚继感动的是,老人们的故事上传到网络后,后台总是会收到不少私信,来自全国的网友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些老人,还有粉丝自发前去探访他们曾经拍摄过的老人。
“粉丝们的关注,让我们感觉原来不只有我们在努力。”截至7月底,郭孚继和邱智豪已探访记录了郴州桂东县76个濒临消失的偏远村落,“我们希望能做得更好一点,影响更大一点,为老人带去的温暖多一点。”
在效率至上的时代,郭孚继和邱智豪用镜头守护着渐渐沉寂的村落,每一次按下录制键,都是对“消逝”最温柔的抵抗。乡愁不仅是回望,更可以是两个年轻人跋山涉水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