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市的奥迪A5L Sportback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燃油车。
没错,燃油车,智驾。
以前,这两个词很难联系到一起。这背后有技术壁垒的原因——新能源车采用高度集成的电子电气架构,如同大脑的“中央神经系统”,指令可毫秒级从“大脑”传递至执行部件。
而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系统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各系统间信号传递耗时明显高于新能源车。在智能驾驶场景下,即使是毫秒级的延迟也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华为乾崑通过与上汽奥迪深度合作,共同破解了这个问题,实现了稳定的能耗管理、实时的数据闭环以及精准的运动响应。
具体看,这款新车整合了底盘驱动、制动、转向三大系统,通过车辆运动控制管理系统进行统一协调。当华为乾崑系统发出规划决策信号后,管理系统能实现快速精准执行,确保智能指令与车辆操控无缝衔接。
这款车的落地,让新势力和传统造车品牌的关系变得有意思起来。一个新的趋势可能会逐步成型——新势力将自己的智驾能力赋予传统车企,让技术赋能成为其新的一条商业赛道。
此前,特斯拉也表示过,愿意把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授权给其他车企。这一次,在实际落地上,中国企业走在了前面。
其实不只是燃油车,传统车企的电车也在接受新势力的赋能。比如,奥迪Q6L e-tron的辅助驾驶系统,也由华为打造。
业界的一个普遍观点是,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并存的状态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今天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新发布的最新数据,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再创同期历史新高。但即便如此,燃油车依然占据半壁江山。
确实,由于电池性能等原因,如一些时常零下二三十度的地方,并不适合电车渗透。在充电设施和充电速度还没能完全抵消所有人的续航焦虑之前,油车仍然有发展空间。
借助新势力车企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短板,是一条好路子。不过国内看,汽车产业通过新能源弯道超车的态势不会降低。毕竟,上半年燃油轿车销量排名中,前十仅有两款国产自主品牌。
个人判断,未来可见的几年,新能源车、燃油车的竞合博弈还将继续。传统车企将通过智能化升级来延续燃油车生命周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豪华品牌价值已经从“地位标识”转向“品质体验”。尤其年轻用户,更关注个性化与科技配置,而非品牌历史溢价。
汽车市场也正从“身份消费”转向“体验消费”。设计美感、科技交互、性价比,才是未来品牌突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