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焦点专题】第六十五期
当全球经济仍在寻找新动能时,一场由“线性经济”引发的资源危机正悄然逼近。从矿山到餐桌、从芯片到时装,资源在使用一次后即被丢弃的“开采-生产-废弃”模式,正在加剧整个社会的资源竞争并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在这一背景下,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日益受到政策制定者、企业、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执行者和受益者,需要积极应对挑战,从产品、生产、价值链、商业模式上重新审视自身做法,并灵活运用工具,拥抱循环经济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资源浪费:
无序增长造成的危机表现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委员会发布的《2024全球资源展望》,在过去的50年里,材料用量增长了3倍多,并继续以平均每年2.3%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60年,全球自然资源消耗量将比2020年增加60%。报告表示,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增长导致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紧张、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等严重后果。
来源: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委员会《2024全球资源展望》然而相较于快速增长的资源使用量,资源的循环率却并未提升,甚至出现了倒退。根据循环经济基金会(Circle Economy Foundation)与德勤合作发布的《循环差距报告2024》,全球循环率五年内下降了21%,从2018年的9.1%降至2023年的7.2%,揭示了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全社会向循环经济变革的紧迫性。
循环经济:
“从摇篮到摇篮”的经济模式变革
线性经济,有时也被成为“开采(提取)-制造-废弃”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经济的发展往往依靠大量地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常常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的或者价值极低的,而利用这些资源制造的产品,由于没有被合理的利用或者回收,生命周期十分短暂,从而导致了大量的浪费。
与之相对的,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定义,循环经济则是一种通过尽可能长时间地在经济体系中维持产品、材料和资源的价值,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产生的经济模式。这与基于“开采、制造和处置”生产与消费模式的线性经济形成鲜明对比。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致力于推进全球向循环经济转型,其给出了循环经济的原则与应用范畴示意图(蝴蝶图),说明了资源在循环经济中的两个主要循环:技术循环和生物循环。在技术循环中,例如金属、塑料、木材等的产品和材料通过二次利用、维修、再制造、回收利用等方式实现循环。在生物循环中,可生物降解材料中的营养物质被返回给自然(例如通过堆肥和厌氧消化等程序)以促进自然资本再生。在两个循环的共同作用下,资源的流向不再是“摇篮到坟墓”,而是最大可能地从“摇篮”流向“摇篮”,从而将整个系统的废弃物和负面影响最小化。
战略必然:
企业为何必须拥抱循环经济
1
国内外政策要求
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其中欧盟的表现尤为突出。欧盟委员会于2015年首次发布《循环经济行动计划》,为欧盟循环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并于2020年发布《新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对行动计划的雄心和广度进行了全面升级。新行动计划的理念从末端废物管理向前端的可持续产生设计和生产延申,旨在使可持续产品成为常态,重点关注资源消耗量大的行业及产业链,并确保资源在欧盟内部尽可能地循环利用。
在国内,中共中央国务院2024年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并提出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基本建立。
2
市场机遇驱动
对于企业而言,循环经济不仅是监管者的政策要求,推动资源回收和利用亦能够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德勤《从消费者看“可持续”的中西差异》调研显示,超过60%的不同年龄段的中国消费者均认为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是可持续消费的核心,且中国消费者愿意对可持续理念支付9-15%的溢价。
3
利益相关方诉求
下游客户及消费者持续增长的低碳环保偏好引导企业不断推出更循环绿色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国际组织和评级机构也在对企业的可持续表现进行评估。对于资本市场和投资人而言,企业若能展现循环经济的潜力将更容易吸引其关注。此外,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也能够提升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激发新的创造力。
实现路径:
企业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1
产品设计与创新
企业应从源头解决问题,即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采用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产品的设计应尽可能易于拆解、维修、升级和再利用,采用模块化设计等,同时企业可以采用可再生、可回收或者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原生材料。
2
生产与运营优化
企业应推行清洁生产,包括改进生产工艺、更新设备等方式减少污染物和废物的产生。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者废料,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循环或者与外部合作方式将其转化为新的原材料或者产品。对于损坏的产品,企业可以通过维修翻新等方式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另外非常重要的是,企业应对生产全过程的资源投入进行精细化分析,最大限度减少消耗。
3
价值链建设
循环经济的实现往往超越单一企业的边界而需要整个价值链协同,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乃至用户和回收商建立合作以确保最大化循环经济的效益。例如与原材料供应商共同开发可回收材料,或者与回收公司合作确保产品得到妥善处理。
4
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可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以租代买”、“产品即服务”等,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对于有意于开拓循环经济市场的企业而言,对于产业链和消费者的教育也十分重要,通过鼓励市场和消费者做出更可持续的选择可以扩大对于循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决策工具:
循环转型指数(CTI)介绍
世界商业理事会(WBCSD)推出的循环转型指数(Circularity Transition Index, CTI)是一项旨在评估企业循环贡献的工具。CTI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包含七个步骤的评估框架,以帮助企业识别循环经济转型中的机会和挑战,同时帮助企业制定循环经济战略以及目标和指标。
CTI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边界:确定需要评估的业务(如SKU、产品线、企业)边界,时间周期,并明确需要纳入或者剔除的数据。
选择指标:CTI提供了一系列指标(如循环闭合、循环优化、循环价值、循环影响等)用于评估循环经济能力,评估者从其中选择企业最需要的或者对企业最有价值的指标用于评估。
收集数据:与其他部门或者上下游合作,明确数据信息的来源,获取用于评估的基础数据。
指标计算:结合CTI方法学对指标进行计算。
分析结果:对各项结果进行阐述和分析,这一环节应尽可能引导决策者的参与。
确定优先次序:通过评估线性经济的风险(如市场、运营、商业、法律风险)和循环经济机遇(如通过评估循环经济解决方案并分析商业案例),确定优先行动路线图。
采取行动:包括设定具体的目标,开展行动,并对已设定的目标进展进行监督。
CTI框架的实施基于公司内部的资源流动情况。通过分析资源的流入流出情况,企业可确定资源开采以及减少废料的最大潜力。对于企业而言,通常有三个关键的控制点:
资源流入:资源、材料、产品和零部件的来源是否是基于循环的(如再生料的使用)?
资源流出(潜在回收潜力):公司如何设计其流出物,使其再次利用在技术经济上可行?
资源流出(实际回收潜力):公司实际回收了多少流出物?
与此同时,CTI开发了一系列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的循环能力:
来源:WBCSD 《循环转型指标4.0》,德勤分析德勤服务介绍
循环经济不仅是应对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通过抓住循环经济机遇,企业可以重塑其发展逻辑,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德勤可持续发展团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循环经济解决方案。基于WBCSD CTI框架流程,德勤团队可协助客户梳理在各个维度的循环经济指标表现,帮助企业获取循环经济绩效洞察。与此同时,我们为企业提供循环战略咨询,帮助企业制定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的策略,协助优化价值链管理,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业务垂询,敬请联络:
李晓晨
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
主管合伙人
电话:+86 21 6141 1099
电邮:lilyxcli@deloittecn.com.cn
谢安
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德勤中国战略与业务设计
可持续发展咨询主管合伙人
电话:+86 10 8520 7313
电邮:allxie@deloittecn.com.cn
顾玲
德勤中国战略与业务设计
可持续发展咨询合伙人
电话:+86 10 8512 5340
电邮:ligu@deloittecn.com.cn
翟家佳
德勤中国战略与业务设计
可持续发展咨询合伙人
电话:+86 21 2329 5996
电邮:bruzhai@deloittec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