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8月5日,记者从巴彦淖尔市农牧局获悉,全市共有652.23万亩不同程度盐碱化耕地,截至目前,已完成治理192.4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规划取得显著成效。
考察组深入巴彦淖尔市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区调研。
日前,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高区考察组深入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详细了解巴彦淖尔市以“河套灌区生态农牧业”为主题,聚焦硬质小麦和肉羊主导产业,构建“1+10+N”科创平台体系,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进展与规划。其中,智能化灌排一体节水控盐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格外引人注目,该项目通过暗管排盐、竖井排水、滴灌控水及智能化监测技术集成,构建盐碱地综合治理新模式,实现节水抑盐、提升水肥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
智能化灌排一体节水控盐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农技人员观察改良盐碱地里的葵花长势。
据悉,2023年10月,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巴彦淖尔试验站试验基地挂牌。近两年,巴彦淖尔试验站立足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核心使命,聚焦河套灌区盐碱地治理,重点攻关关键技术与模式创新;集成推广了盐碱地葵前填闲绿肥种植、水肥精准调控、5+N盐碱地综合利用等标志性技术模式,并牵头制定了多项自治区地方标准;通过耐盐碱作物品种筛选、新型肥料使用、绿肥高效利用等集成技术,有力支撑了巴彦淖尔市盐碱地改良与耕地质量提升,并通过基层技术培训和推广实现成果转化。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薛来
新闻编辑:莎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