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新华社沈阳8月5日电 题:胜利的旗帜高高飘扬——走进“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黄一宸、詹丽红、王立军
“战旗最动人的模样,绝不是挂在荣誉室的墙上,而是高高飘扬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在连队荣誉室里,“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第47任政治指导员栗新朝说。
他背后的,正是“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战旗——那面“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点燃全民族抗战信心”的胜利旗帜。
80年前,这面战旗红得耀眼,如胜利的火炬照亮黑夜,引领着一批又一批坚定抗日向死而生的热血青年。
如今,擎旗向前的,依然是一群年轻人,他们多数出生在21世纪,共同的名字是“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装步九连”。
“无论走多远,我们的心中都装着那座雄关”
下士刘仲洋来自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名震中外的平型关大捷战斗发生地。
“从老家到连队驻地,要坐10多个小时的火车。”刘仲洋说。报到那天,绿皮火车以120公里的时速将他送往新的生活。
今天的“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远在平型关千里之外。连队里,像刘仲洋一样真正见过平型关、见过战斗原址的人并不多。
越是未知,越是好奇。年轻的官兵“老是想亲眼瞅瞅”,连队引以为傲的平型关“到底长啥样”。
翻修过的城墙,硬化后的路面……真正的平型关没有想象中那样雄伟。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地标,离不开那场“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的胜利。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消息很快传遍大江南北——这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那一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图为八路军115师战士在平型关公路两侧伏击日军(资料照片)。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这面旗帜,是战后由115师343旅授予连队的。”栗新朝介绍。
“当年的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2营5连率先冲进了敌群,老连长曾贤生的大刀砍到卷刃,排长们的枪托砸得断裂,班长们的身上分不清是敌人还是自己的血。”昔日平型关大战的战斗细节,在今天的九连无人不知。
走进九连荣誉室,满墙荣誉战旗诉说着他们的英雄历史——
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参加了大小战役战斗3000余次,数次担任突击或主攻。
“无论走多远,我们的心中都装着那座雄关。”“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第42任连长阎伟说。
前不久,一则名为“山东济南发掘出12具抗战烈士遗骸”的消息引起了阎伟的注意。
“其中一具带有身份特征的遗骸,正在与牺牲在陈罗战斗中的老连长侯朝云进行信息比对。”阎伟说,离开平型关后,连队又转战多地与日本侵略者作战,其中就包括济南地区。
英雄出征,不问归途。
每每看到“渡江英雄连”的旗帜,中士刘鑫总会想起那些被锁在木箱子深处生了锈的军功章。
“我们找到老班长家里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九连“高如意班”的刘鑫说,“周围也没几个邻居知道,和他们一起‘土里刨食’的庄稼汉是渡江战役中的全国特等战斗英雄高如意。”
再看连队荣誉室里那一张张老照片,一代代官兵勇敢无畏的青春身影定格其中:1976年,他们奔跑在唐山大地震的废墟间抢救生命;1987年,他们逆着人流扑救大兴安岭的熊熊烈火;1998年,他们以身为堤阻挡汹涌的嫩江洪水……
战争时期,连队的行军路线能将一张地图标得密密麻麻;和平年代,他们一直守护在百姓身边。
2024年10月26日,是该连退伍老兵罗文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因救落水老人牺牲时,这位笑容腼腆的年轻辅警年仅25岁。罗文的弟弟给连队打来电话时说:“他常讲,是九连塑造了他。”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是“平型关大战突击连”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2025年6月9日,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装步九连组织人车协同训练。
今年春天,连里有几拨人先后回到平型关一带“寻根”。
“他们在曾贤生抗敌的大幅油画前,站了好一会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讲解员马彩云说,“出了纪念馆,又去了平型关烈士陵园。”
那天,栗新朝轻轻擦拭了烈士石碑。刘仲洋站在旁边,眼前的画面和儿时扫墓的回忆重叠:“全班每个同学,都走到烈士墓前放了一枝金黄色的鲜花。”
“青春,在这里与世俗名利无关”
在刘仲洋看来,到连队当兵“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入伍前的生活吗?白天赚钱,晚上刷刷短视频。”有一天,19岁的他打开了全国征兵网报名应征。县人武部很快找到他,问他有没有想去的地方。
曾在短视频里看到过的、边防军人那睫毛上结了冰的眼睛浮现在刘仲洋眼前。于是他回答:“去最苦最累的地方吧。”
这个“00后”想找到不一样的青春。
“当年的2营5连在平型关战斗过后只剩下30多人,牺牲者平均年龄不过20出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副馆长白卫疆说。
几乎是同样的年纪,从平型关到“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刘仲洋的青春里多了暴汗、泪水、欢乐、感动……却没有了世俗名利。
在这支连队,年轻人们在意的是“训练场上的肯定”,是“如何为连队争光”,是“关乎明天的胜利”。
“走队列的时候,大伙眼睛都是统一的平视前方,但你看九连的下巴颏,回回抬得比别人高点。”刚接任连长不久,阎伟就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在几乎事事拿第一的九连,人人都是自信的。
“其实很多人的自信并不是天生的。”第41任连长刘天成说,“这是一个会摧毁你的自信,再帮助你建立自信的地方。”
各类比武前,九连会组织尖子队和补差队加练。“只有人人都想拿第一,九连才能是第一。”负责带教的比武尖子王烽说。
每逢有人职务晋升,九连都要集体开一次“提职补短会”,大家直言短处,帮助战友更好履新。第46任指导员姜丰在采访中翻出了大家送给他的纪念相册,边翻边说:“我调离之前,他们让我以后别再那么唠叨了。”
相册里,有一张刘鑫的“大头照”。姜丰还记得,这个蓄着圆寸的男孩刚入伍时“性格特别内向,看人都是低着头”。
刘鑫从革命老区来,家乡始终致力于为退役军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当时想着服完两年兵役就回老家,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被问到现在的想法时,刘鑫笑着说:“当兵不立功,等于没当兵嘛!”
凭借着全旅比武第一的成绩,刘鑫立下了一次三等功。“在九连,三等功入不了荣誉室。”刘鑫还想做得更多。
两年,足以改变很多。
刘鑫的两年,是从“原本想退伍”到“坚定要留队”;刘仲洋的两年,是从新兵到预备党员、“四有”优秀士兵;刘天成的两年,是从基层带兵到作战筹划;阎伟的两年,是从聚焦实兵对抗到抓“有人+无人”训练……
从2025年到2027年,也只有两年。
到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那时,九连又会度过怎样的两年?
来到九连采访时,他们正在野外驻训,过程中几只归巢的燕子飞进了营房里。
整个夏天,燕子进进出出衔泥结草,一日一日地在应急灯上方将巢筑了起来;人们也进进出出,晒得皮肤黝黑衣服结盐。
九连人身上有很多的共同点,口音是其中一方面:河南驻马店来的申岭,说话是正宗的东北味儿;山东青岛来的陈希姜,讲天寒地冻时自己“冻得直懵圈”;吉林通化来的周子浩,更是开口“咱连”闭口“咱班”……
在“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度过的时光,给这群年轻人留下了一生难以抹去的回忆。
今年102岁的开国将军王扶之,参与平型关战斗时年仅14岁。
“去探望老将军的时候,我一进门先向他行了一个军礼。”栗新朝记得,老人缓慢而坚定地举起右手,回以军礼。
将要分别时,老人郑重嘱托栗新朝,要传承好“猛打猛攻,首冲敌阵”的突击精神。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每间班排宿舍的铺位图上,都有这8个字。
对他们来说,向着胜利的突击不是一时半刻,而是过去、现在、将来的每时每刻。
“胜利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2015年9月3日,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中,“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光荣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正步走过天安门前,“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战士周玉健目光坚定。“那年我是第一排第一个。”作为基准兵,方队300多人向他看齐。
一面旗帜就是一部史诗——
201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在内的全军荣誉功勋部队的百面战旗气势如虹,见证了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奋进征程。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王庆钦 摄
“胜利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成长、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的91岁老兵钟昌明说。
一场场伟大胜利的亲历者们,正带着珍贵记忆慢慢远去。钟昌明老人,是九连目前能够找到的连队老兵中最年长的一位。
擎旗当有后来人。新时代的答卷上,九连正在续写着新的胜利。
冬日的莲花池边,司号员李康宁第一次吹响了冲锋号。
“从指导员手里接过这把军号,就接过了使命。”为了吹出极具穿透力的冲锋号音,这个“00后”在寒冬腊月里对着结了冰的池塘练了一个多月。
“当年突击,是高举着大刀冲锋陷阵;今天的突击,则是要在‘人装合一’的基础上加快提高打赢能力。”站在荣誉室里一把满是暗红色锈迹的大刀前,阎伟说。
身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潮中,九连经历了由摩托化步兵向“合成铁拳”的蜕变重塑。从最初摸底考核中驾驶、通信、射击三大专业及格率不足60%,到连队90%以上专业人员拿到等级证书、专业考核优良率100%,这场驾驭新型装甲步战车的突击用时不到3年。
“那会儿没有现成的训练经验,大伙都很迷茫。”阎伟说,“连队党支部就带着党员突击队,成立了驾驶、通信、射击三大专业攻关小组,先研究会了再去教骨干。”
2024年4月24日,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装步九连向演习地域机动。
加速!近年来,九连的车辙印在实战化淬炼的道路上不断延伸。
“一车注意,正前方敌坦克,反坦克导弹,摧毁!”
3秒之内,导弹没入漫天风沙。
意料之中,导弹在恶劣天气影响下开始偏离目标。上士王振民自信进行修正,导弹最终摧毁目标。
这是发生在蒙古国东戈壁省的一幕。去年,连队整建制出国参加中蒙“草原伙伴-2024”陆军联合训练,探索出风沙条件下某装备新战法。
再加速!仅去年一年,连队参加了3场实兵演习、3场比武考核,被陆军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54名官兵立功受奖。
向着胜利,他们的脚步越跑越快。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国新办发布的这条消息,令“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官兵们对今年的金秋充满期待。
最近,又是一批新兵下连。“他们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名片’,那是一张带有荣誉编号的战斗宣言书。”栗新朝说。
宣言书中的空白部分,他们已在书写……
剪辑:韩启扬、黄一宸
素材协调:赵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