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启航未来丨科技成果如何让创业跑出“加速度”
创始人
2025-08-05 17:34:22
0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游翀

编者按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坚持创业带动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为高质量创业带来全新机遇,人口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创业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为高质量创业提供丰富场景。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调查报道,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发展、职业技能、民生需求四个维度,深度剖析创新模式迭代升级如何赋能劳动者高质量创业和高质量充分就业。

新时代新征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藏重大创业机遇。近年来,各地人社部门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创业”模式。

如何推动科研成果、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如何实现“创业跟着创新走”“创业创新就业增”,记者进行了调查。

厚植科技创新土壤

把青年人才“引进来”

2018年,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从美国波士顿一间地下室启程,漂洋过海1万多公里,最终落户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人工智能小镇,在“保姆式”创业服务下,一步步带领企业成长为“杭州六小龙”之一。

这是“科技成果+创业”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各地人社部门不断强化高水平人才引育,扶持和吸引青年人才、海归人才创新创业,降低科研人才创业成本,推出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举措,以政策红利筑巢引凤,用服务温度聚才留才,营造“近悦远来”的“科技成果+创业”生态。

江苏省南京市创新实施博士后“宁聚”项目,构建428家博士后载体矩阵,各级博士后工作站成为磁吸高层次人才、激活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江苏省苏州市“建阵地”精准聚才,与16家海外创客育成中心、28个海外组织密切合作,形成以“离岸孵化+飞地引才”为特色的全球引才网络体系。

科技创业还成为促进高质量就业的推进器。杭州灵伴科技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科技创业企业,专注于5G+AI+AR技术研发。“目前,公司员工总数约400人,其中60%为研发人员,年研发投入1亿多元。”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许诩表示。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厚植科技创新土壤,离不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与制度保障精准发力,要聚焦科技创业者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疏通堵点、纾解痛点、攻克难点,为创新松绑、为创业加油、为创造助力。”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就业与政策评价研究室副主任黎宇表示。

优化全链条创业服务

把创新成果“育出来”

学制3个月,面授不少于56个学时;市内外参观考察分别不少于3次、1次,融资、业务对接不少于4场次;财政资助,免费入学……

盛夏,广东省东莞市初创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培训班火热招生。这背后是广东省持续为初创企业经营者搭起成长阶梯,探索“政策+赛事+导师+项目+基地+融资”为一体的人社特色创业人才培育生态。

杭州设立大学生创业学院,着力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

“我从雏鹰班、强鹰班一直上到精英班,再到‘训练营+实践营’的‘双营’计划,被纳入第八批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后来成为梦想小镇第一批‘金钥匙项目’获得者,一路成长承蒙杭州人社照顾。”杭州非白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茹方军是一名“根正苗红”的大学生创业者。

虽是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但大学期间,茹方军一半时间在浙江大学度过,把杭州人社所有创业课程挨个上了一遍。

补齐科研人员“懂技术不懂市场”的短板,关键在于提供资金、管理、服务等全链条资源对接。

“人社部门聚焦创业关键要素,构建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通过‘政、产、学、才、金、孵、奖、赛’为科技创业者提供全程服务。”山东省青岛市人社局副局长董海波表示,青岛市以孵化带动创新创业,梯次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等13家创业孵化平台。

科技创业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以杭州群核科技为例,企业就业规模已扩张至1000余人,其中不乏2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还有多位省、市级高层次人才,博士生大多来自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知名高校。

此外,科技创业企业深刻改变就业结构,对高端科研、技术人才需求大增。记者发现,在宇树科技发布的就业岗位中,大模型算法工程师、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工程师对应月薪高达3万元至6.5万元。

搭建赛会交流平台

把优秀项目“留下来”

9年前,在创客天下·2016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华迈医疗创始人江涛,凭借高性能骨再生医学材料项目获得一等奖。

很快,华迈医疗落户滨江海创基地,1个月后就完成第一轮融资。把创业大赛优秀项目“留下来”,杭州令江涛印象深刻:市、区两级500万元奖励资金,滨江区“5050”配套政策——创业发展资助、房租补贴、融资奖励快速到位。如今,华迈医疗成长为准独角兽级企业。

近年来,杭州市接续举办全球大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博士后等创业大赛,通过给予落地资助等扶持政策,引导创新成果落地。

不止杭州,南京、江苏亦以赛事为桥引才聚智。

去年6月,在2024年度“赢在南京”海外人才创业大赛上,南智芯视“基于超构表面技术的成像项目”,在32个优秀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奖。

据悉,“赢在南京”海外人才创业大赛成功举办12届,成为南京吸引全球高层次海外人才、促进科创成果落地转化和交流的“金名片”。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如何让更多优秀创业项目从“赛场”走向“市场”,从创意到产业实现跨越,成为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在连续成功举办11届中国江苏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的基础上,2024年11月,江苏省人社厅成功举办中国江苏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与江苏省“双创计划”实现激励机制衔接,重点加强创投机构和引才机构对接合作,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把科研人员“用起来”

主研自主可控工业软件M-De⁃ sign,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领域,对国外软件巨头达索和IBM实现国产替代;承研科技部、工信部重大研发计划,拥有专利及软件著作权80余项;项目成功应用于航天载人登月工程、探月工程、新一代核反应堆等重大工程……

作为杭州华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浙大城市学院教师朱华伟离岗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这得益于杭州推动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新创业,允许保留人事关系,并依旧缴纳社保费和公积金。

科研人员从实验室向市场“勇敢一跃”,助推更多科研成果“破茧”。为鼓励科研人员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各地人社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推动科技成果在前沿领域落地转化。陕西省将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创业的离岗期限从3年延至6年,各项权利、福利待遇不受影响。

激励科研人员兼职创新的政策也稳步推进。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高校教授到企业总经理,今年5月,青岛滨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孙贺有了“新身份”——青岛中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以前,我是校企合作的技术顾问。现在,我成为企业总经理,每周除了教学,其他时间都在企业研发生产和市场调研一线,产学研协同创新落到实处。”孙贺说。

据悉,青岛市建立“校聘企用”“共引共享”机制,高校院所与重点企业合作,共同引进、培育、使用科研人才,招引人才直接派驻企业一线,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根据科研人员的职业特点、创业短板进行多方位帮扶,解决不敢创、顾虑多的问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研究员曹佳认为。

曹佳建议,一是要优化创业环境,对科研人员兼职或离岗创业,实行“备案制”而非“审批制”,减少行政流程对创新创业的干扰;二是要建立利益分配机制,明确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核心收益权;三是建立容错机制,对离岗创业失败的科研人员,保留原单位岗位竞聘资格,且离岗期间社保、工龄连续计算,降低创业试错成本。

编辑丨邱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00后”用镜头记录即将消失的...     郭孚继、邱智豪与留守老人合影。     郭孚继(左)邱智豪(右)与听障大姐合影。    受访...
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东... 证券代码:002852 证券简称:道道全 公告编号:2025-【045】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
比较民事诉讼法学方法研讨会举行 (来源:法治日报)转自:法治日报本报讯 记者黄洁 近日,2025年“比较民事诉讼法学前沿”(第五期)...
女子沿途为318国道里程桩“洗... 想帮过往司机看清数字提供向导  霞姐自带清洁剂擦洗国道318线里程桩上的涂鸦。 受访者供图  这几天...
天力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 证券代码:301152 证券简称:天力锂能 公告编号:2025-063天力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