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榆树市人民法院大岭人民法庭妥善处理了一起特殊的离婚案件。承办法官李道明看着卷宗,董某与沈某“二婚十年,自愿离婚”的备注映入眼帘。
据悉,董某和沈某系二婚,十年过后,一方去女儿家带孙子,一方去儿子家养老,董某选择让二人体面离婚。
送达文书的日子定在周三,法官带着书记员来到老两口先前的住处。邻居告知:“沈某开春就去城里给闺女带孩子啦,董某后来也回儿子家了,说是怕给孩子们添麻烦,手机都换了新号。”
法官在送达本上记下地址,可连续三天拨打卷宗里的电话,听筒里始终是“您所拨打的号码已停机”。董某通过社区联系上后,在电话里直叹气:“我知道她去闺女家,可具体在哪我也说不准,孩子们怕我操心,没细说。”
给沈某送达成了真正的难题。按照法律规定,针对被告的送达多次失败后,只能启动公告送达。
转眼到了开庭前一周,法官看着公告存根,决定再去村委会。电话拨通时,沈某的声音传了过来,带着点歉意:“老董跟我说过要办离婚,我都同意,就是没想到你们这么上心。”
开庭当天,董某和沈某在儿女陪同下走进法庭,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名。走出法院时,董某回头对法官说:“多亏你们找着人,不然我这心里总悬着。”
法官望着他们的背影,深有感触:送达路上的奔波,不只是为了程序合规,更是为了让每份牵挂有处安放,让每场告别都体面周全。大岭人民法庭总能把最实在的暖意,送到该去的地方。(谭伟旗)